为推动县朱子教育基金会发展,乡贤累计捐赠资金2800万元;南洋村乡贤捐赠村建设资金超300万元;吴厚望投资1亿多元建设下村休闲观光提升改造项目;余作红为乡镇卫生院捐赠价值180万元的CT设备……在尤溪,乡贤反哺家乡的故事比比皆是。
近年来,众多乡贤为何纷纷“燕归巢”,成为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以“家”之名,呼唤乡贤回归
为打造在外乡贤联络联谊平台,自2012年起,尤溪县相继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动成立了8个尤溪异地商会。
在全国各地创业的乡贤们引资引智,涉足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等领域,引入外地优质资本、宝贵经验和先进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在两届尤商大会上,尤溪县还为杰出乡贤们颁发了“文公奖”“朱子教育发展基金突出贡献奖”“回归创业贡献奖”等。
2021年初,为了引导高校毕业生以及各行业领域的乡贤能人一起为乡村振兴聚力添彩,尤溪县成立了“尤溪县乡贤促进会总会”,尤溪商会和乡贤促进会互为支撑,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商贤融合”的统战工作特色之路。
“通过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乡贤工作机制,运用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县工商联进一步完善尤溪乡贤信息库,推动各镇村成立乡贤促进会,构建乡贤成长与乡村发展‘双向奔赴’的共赢格局。”尤溪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余光源说。
目前,全县已成立1个县乡贤促进会总会,15个乡镇乡贤促进会,7个村级乡贤促进会,在册乡贤总数3000多人。
逐梦家乡,在故土创造明天
连日来,在八字桥乡,郑清备忙着北山公园凉亭的筹建工作。
“眼下,木头、瓦片等建材都准备好了,地基等工作也在进行中,预计下个月投用。”郑清备是八字桥乡商会暨乡贤促进会会长。得知公园缺少休憩座椅,他组织乡贤捐赠了2座凉亭。
2021年,为推动北山公园及早动工,郑清备就组织乡贤们参与了选址、协调用地等工作。此外,有乡贤为一个自然村捐赠了70多盏路灯,以一己之力亮起了一条村道;通过以商引商,八字桥乡贤相继为乡里引进了餐饮、广告传媒、民宿旅游等企业;发挥行业优势,搭建政企沟通桥梁,积极为乡里争取项目……在这里,乡贤成为链接乡村与外界的资源纽带。
“我们这群在外打拼的人一直都想为家乡做点事,但苦于没有平台施展。随着商会和乡贤促进会成立,有了组织引导,大伙们心齐了,力也有处使了。”郑清备说。
八字桥乡民们多数在外从事小吃行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给山里的孩子们铺一条走出去的路,去年6月,乡贤们推动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为高考优秀学生发放奖励金;投入近60万元完善幼儿园的教学设施及活动场所;为中小学校更换护眼灯,捐赠电脑、书籍等;帮扶困难留守儿童……目前,乡贤们已为乡里的教育事业投入了近170万元。
“我们的乡贤大多是经营小本生意,在疫情期间损失很大。但大伙都愿意支持家乡发展优质教育,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教育基金就突破了100万元。”郑清备说,大伙爱八字桥乡的今天,更爱八字桥乡的明天。
凝心聚力,衔泥归巢助振兴
“以前,村里到处都是杂草、泥巴路,也没有路灯,一到夜里就黑漆漆的,都不敢出门。”“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公园里的夜景也好看了。”……夏日炎炎,在新阳镇林尾村廊桥里乘凉的村民,聊起了村里的变化。
“致富不忘乡邻,自掏腰包支持家乡建设”成了林尾村乡贤的写照。从事大米销售的余兴然,每年无偿帮助村民们解决蜂蜜、茶籽油等农产品滞销问题;从事石材生意的余文然等人,为村里建桥修路捐赠了大理石等建材;村里启动亮化提升工程,乡贤慷慨捐赠灯具,并安排工人直接安装;众人筹资相继建起村文化休闲公园、村级文化站、生态茶山步道……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上级拨付的项目资金,剩下的都是由乡贤们出资出力建成的。这些年,乡贤们共为村里筹资600多万元,争取到12个项目。”林尾村副主任余凌云感慨道,“乡贤是乡村发展的强大后盾。”
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林尾村还成立了“红旗助学基金会”,激励孩子们潜心向学;每到寒暑假,返乡的大学生自发给中小学生补课,参与人数高达40人;从事教育工作的乡贤利用专业优势,在村里办起了公益围棋班、篮球训练营等;乡贤筹资建设的农家书屋里有文学艺术、亲子时尚等书籍近千册,是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聚集地……
“书屋无人值守,全靠村民们自觉维护,大伙还会自发往书屋里添加书册。这些年来,这里的书不减反增。”余凌云说。
“我们村培养出了7个博士、2个博士后,每年都有10多个孩子考上大学!村子变美了,大伙素质提高了,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肖爱梅自豪地说。
尤溪记者站 肖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福州:春耕正当时 尽显“科技范”2025-02-24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