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洪泽湖在此横卧,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它的民俗。关于安徽省简介、交通攻略、必游景点、民俗活动、美食推荐,可点击查看~
安徽图
集居与散居.安徽宣城民俗风情
旧时民间村落多为集族而居。如至今还保存明清时期建筑风貌的黄山市黟县宏村、西递村等,村民居舍相连一体,依山抱水,坐北朝南,村中建有宗族祠堂,各户门前留走廊通弄堂,汇总而通往村前一条大道。少数村落依山处筑有围墙,平坦处开挖护村河,体制一如旧式的城堡山寨,易于防火、防盗、防偷,陌生人轻易难以进村,进村也难以找到路径逃走。其弊端是交通闭塞,出入不便。
百子会
信奉佛教的人集体朝山,人数满百人以上称“百子会”,两百人以上的为双百子会;不满一百人称小百子会。朝山者身众着灰上装、青裤、黄围兜上印有“朝山进香”字样,在香首带领下,步行上山,沿途敲锣唱赞、逢庙叩拜。大多在地藏王生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活动最盛,素以能够在这天晚上赶到九华山肉身殿上通宵旦静坐“守塔”为荣。还有一些香客为亡故双亲上山敬香,他们身穿亡人的寿衣,以求得地藏王的印章祭祀亡灵为最大心愿,佛界神话说是持此印信,亡人在冥司有遍行无阻的特权。
除夕进香.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九华山居民吃过除夕团圆饭后,或看电视守岁、或娱乐,直至新年零点钟声敲响后,有的是全家出动,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脸漱口,燃放鞭炮、烟花,谓之“出行”;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香、鞭炮、烟花带上到肉身宝殿(远处的则到附近寺庙)进香。进香途中,即使遇见熟人,也不言不语,进香完毕回家时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进香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愿。据说若烧得第一柱香,最为吉祥。现已成为当地过年必具之习俗。
腊八粥.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龙灯.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九华山及附近乡邻逢年或重大节日活动时,以舞龙灯、狮子灯庆贺助兴。龙灯以竹篾扎成拱形,一拱一板,每板长约1.5米,内燃蜡烛,少则九板、多则数十板(均为奇数),每板1人扛舞,并敲锣打鼓随行.龙灯是民间庆贺喜庆的一项大型集体活动,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十分热闹。
荤年素年.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历代官府均十分重视维护九华山佛地尊严,禁止各种弊害,如对占佛地作摊场、砌酒店塞交通、宰猪杀羊、秽污教理等现象均勒碑警戒,于是形成了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清至民国间,九华街商户入居,杂以山民,佛教查禁不严,荤禁松弛,出现了僧人吃素、山民吃荤的混合局面,逐渐习以为常。但为尊重历史习俗,当地居民于篮球比分直播:之际,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小月二十七日),当地居民举家荤食,次日以草木灰将锅碗器皿擦洗干净,开始素食。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再做素菜过正年,吃过斋饭,或祭拜祖宗、或守岁、或娱乐,或进香,素食一直持续到新年正月初三。荤年、素年已成为九华山冬游重要项目之一。
淮北花鼓戏.安徽淮北市民俗风情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砀山、萧县、开封、邳县),中路(宿县、灵璧、泗洪、涡阳、蒙城、阜阳)和南路(蚌埠、淮南、寿县)。
相山庙会.安徽淮北市民俗风情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古相山庙会。古时,每春秋两季,我市境内地方官员都要到相山显通寺举行祭礼,祈求神灵保佑平安,降福于民。而周边民众则于农历三月十八日左右来此庙敬献香火。建国后,庙会曾经改成物资交流大会,高峰时可有十余省市、数十万客商和群众赶会。近年来,赶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休闲、踏青的传统文化活动。
舒席.安徽安庆潜山县民俗风情
又名:龙舒贡席
产地:安庆潜山县
原料:舒席编制专用水竹,又以小叶水竹最佳
工艺:用作编制舒席的水竹必须是没有风头、罗尾,暴节、伤痕、发丫的,在11月至次年2月采伐,再经过剖、刮、煮、晒等十几道严格的工序才能编制舒席;在编制过程中还能将古今字画、山水人物、花草鱼虫等编进席中,编出的图案的层次分明、颜色的浓淡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特点:柔滑细薄、坚韧耐磨、不腐不蚀,折卷不断
佳品:睡席、枕席、坐席、桌席、屏风、壁幛、榻榻米等
相关诗句:李贺:“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挑花.安徽安庆望江县民俗风情
产地:安庆望江县
原料:传统的挑花多以土布为底,现在的多以平布或者绸布为底,用绣花线在布眼上按照一定的针法绣制而成。
针法:挑花的针法主要有两种,即游花(又叫铺花)和赞花(又叫十字花)。
游花:游花纹饰有两种,一种是两面的花纹有阴纹、阳纹之分,另一种则没有阴阳之分,两种纹饰的艺术效果各有妙趣。
图案:挑花有丰富的图案题材,不仅有动植物和喜庆福寿的各种图案,还有亭台楼阁和神话传说等多种异彩纷呈的图案。
发展:望江民间的挑花工艺可追溯到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代,起初只是农闲之余,妇女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华,飞针走线制作出的头巾、手帕、腰带、荷包、围裙、坎肩等,既实用又美观。后来发展至近代,望江挑花不仅进入了人民大会堂,还打入了国际市场,而且,著名的庐阳花布就是根据望江挑花及合肥挑花创作设计出来的。
佳品:手帕、荷包、头巾、腰带、围裙、背褡、坎肩、靠垫、扶手垫、床单等。
婚嫁习俗.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合肥民间素重婚姻嫁娶,视此为人之终身大事。旧时,合肥民间青年男女婚姻,受封建礼教束缚,多为父母包办或左右。
庐剧.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因合肥古称庐州,故于1955年改今名。相传,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早期多演于地摊,以三小戏为主。初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歌舞为基础,在发展中吸收了阜南海子戏,寿县、凤阳的端公戏,无为的徽剧及肥东、巢湖等地门歌的唱腔和剧目。有些班社又分别同徽剧、京剧合班演出,并受其影响,逐渐发展成庐剧。
门歌.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门歌是一种流行于皖中南地区的民间歌谣。歌词一般是“望风采柳”,如见到人家门口一棵柳树,就唱“老板门前一棵柳,放下柳树打笆斗,打了笆斗量大麦,量了大麦酿烧酒,五湖四海结朋友。”幽默风趣,乡土味十足。按歌词表现内容可分劳动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等,按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形容、对比等。门歌的表现方式一是走街串户演唱,二是逢年过节玩花灯、划旱船时演唱。门歌也有座唱形式,由众人凑钱,固定在一个地方唱几天,如同说书一般唱连台本戏,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居住在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大郢村的贾德云就是门歌歌手的佼佼者。 (综合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