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家
哥哥张志坤(上图右)22岁,弟弟张志斌(上图左)21岁,兄弟二人都曾是“学渣”,学习成绩均不好,后入读技校。在进入学校技能集训班后,开始“逆袭”之路,先后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并获得人社部授予的相当于副高的待遇职称。人生自此起飞,兄弟俩还有更多职业梦想未完待续。
奋斗史
哥哥张志坤
- 2010年9月,入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 2012年12月,获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学生中技组第二名;
- 2014年6月,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数控铣项目第四名;
- 2015年9月,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
弟弟张志斌
- 2012年9月,入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 2014年7月,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第一名;
- 2016年9月,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拔赛第二名,为全国技术能手;
- 2017年10月,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金牌。
哥哥张志坤22岁,弟弟张志斌21岁,兄弟俩相继获人社部颁发的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享受副高同等待遇,相当于技术行业的“副教授”。在被称为“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上,兄弟二人还接连斩获金牌。
有今天的可喜成绩,你很容易把他们跟“学霸”联想在一起。然而他们并不是。6年前,他们还只是众人眼里的“学渣”。在父亲张金龙看来,将两个儿子送入职校,学得一技之长,靠手艺糊口,已是最大的期望。这对来自农村的客家兄弟,用自己6年努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学渣”“留守”兄弟成绩,一般入读技校
“成绩太差,出来打工年龄又太小,只好先学一门技术”,问及为何会选择上技校,张志坤和张志斌兄弟俩不约而同地给出这样的答案。
兄弟俩出生在广东揭阳普宁的一个客家家庭,上幼儿园时,父母赴东莞打工,他们和姐姐由爷爷奶奶抚养,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父亲张金龙和母亲在东莞一家毛织厂打工养活一家人。
兄弟俩小时候,张金龙没少为他们的学习操心,“别人考八九十分,他们考四五十分。”他每次打电话回家,总不忘叮嘱两人,“好好学习,不要乱跑”。哥哥张志坤沉默文静,却叛逆,嘴上应承,转头又不见人影,喜欢在外面游荡、上网玩游戏。弟弟张志斌性格活泼外向,却乖巧,他会听父母的话,在家也帮爷爷奶奶干家务。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张志坤(左)与张志斌(右),兄弟俩分获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金牌。
兄弟俩不是没有想过好好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听不懂,又不知道问谁,只好放任自流了。”张志坤说。他也想过像别人一样读高中、考大学,但成绩一直不好,犹如芒刺在背,却不知道如何摆脱。他感到自卑。
带着惨不忍睹的分数,兄弟俩“混”到初中毕业。2010年9月,父亲领着张志坤来到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广东省高级技工学院,开始了5年技校生活。临行前,还被父亲训了一顿,这让他印象深刻,“他让我好好学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2012年,弟弟张志斌也被送到这里来学习。
其时,兄弟俩的姐姐也正在这间学校就读,姐弟三人的学费、生活费开支,让父母感到压力山大。“不想让他们混日子,读技校至少可以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这是张金龙对两个儿子的期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