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通过验收
科技日报长沙9月28日电 (记者俞慧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最新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28日通过“身份验证”。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它的应用推广,有利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进一步普及,有望为全球水稻种植带来新“福利”。
资料图:榕江县八吉侗寨民众在带状的梯田里收割水稻。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当下,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主流”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第一代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稻育种”。该方法育出品种具有稳定的育性。但育种所需的恢复系、保持系材料难以获得,配组受局限。第二代“二系法育种”,配组较前者大为自由,但极易受异常极端高低温气候影响。
2011年,袁隆平领衔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并获得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得的不育系,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制种和繁殖均简便易行。“利用第三代技术,可实现普通核雄性不育系的大规模繁殖。普通核不育性败育彻底,遗传简单,是水稻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良好遗传工具。”团队专家李新奇说。
据悉,通过该技术,团队目前已获得稳定的粳稻和籼稻不育系。袁隆平称,第三代技术利用了非转基因雄性不育系和非转基因的父本进行杂交制种,生产出的杂交水稻种子也为非转基因品种。去年底,在海南三亚举行的国际海水稻学术论坛上,他曾宣布,将利用第三代杂交稻育种技术进行海水杂交稻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