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廊坊4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远观碧水蓝天,近看臭气熏天。纵然已经麻木于各种糟心的环境污染案例,但近日河北、天津的“超级工业污水渗坑”还是以其狰狞的面貌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
据了解,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镇的两处污水渗坑面积大约20万平方米,接近3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该情况被曝光后,环保部与当地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并对相关问题挂牌督办。
航拍渗坑(央广记者 白杰戈 王逸群 摄)
三年前腾格里沙漠污水直排案依然历历在目,三年后华北大地的污水渗坑依旧触目惊心。南赵扶镇这两处渗坑污染究竟如何形成?渗坑给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又带来哪些影响?
酱油色的水面,红褐色的土壤,空气散发一种铁锈般怪味儿,在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镇的化肥厂渗坑旁边,拿起一块石头扔向渗坑,溅起的水花则是深黄色,接触过污水的手指则有明显灼热感。
当地村民孙文正告诉记者,该镇两个渗坑的坑体本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陆续被挖成型,多年前坑里的水质尚未变之前还可以钓到不少鲫鱼,直到2013年,有外人开始偷偷往水坑里倾倒废酸。
当地政府介绍,南赵扶镇污水渗坑是2013年附近旺村镇的村民将废酸倾倒进坑塘所致,当年5月县公安局立案,后将犯罪嫌疑人控制。对于该犯罪嫌疑人的后续处理情况,记者向官方咨询,但没有得到具体回复。
多位村民告诉记者,南赵扶镇两个渗坑的确都有外来人员倾倒废水的情况,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次,一次能倒几十亩么?倒得大发了,2013年时每天晚上往这里拉。这个(砖厂渗坑)是外来倾倒的,化肥厂有外来倾倒的,也有厂子旁边电镀厂,镀锌、镀铬等排放污水。”
大城县政府表示,从2014年起就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对两处渗坑污染水体进行了治理,但水质几次出现反弹,没有达到预期治理效果。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无人机航拍照片可发现,现场的污水渗坑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大水坑,而是有大有小,“多坑连片”的污水渗坑。大城县政府透露,2014年3月分别选定龙淼公司对砖厂渗坑进行治理;选定碧水源公司对化肥厂渗坑进行治理,南赵扶镇先后投资118万元。其中,砖厂渗坑水质曾一度达标,但2016年再次出现反弹。最终,两家污水治理公司未能按时成功完成治理任务。
航拍渗坑(央广记者 白杰戈 王逸群 摄)
参与化肥厂污水渗坑治理的当地村民孙文正、孙连华说,他们被廊坊碧水源公司(县政府聘请治理化肥厂渗坑的公司)聘请,将小坑内的水抽灌到大坑内,然后统一播撒生石灰进行处理,这样下来每人一天150元钱。但治理污水渗坑的这两年,因薪资支付不及时等原因,他们几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12月干活加起来也就2个月”,其负责的近3万平米污水渗坑,最后仅仅处理了三分之一。
据介绍,2016年底大城县政府将两个渗坑治理工程列入2017年县政府重点工程,预算3848万元。
大城县两个污水渗坑存在已经不是一年两年,这期间对于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百姓们吃的水能达标吗?这种污水,能否用来浇灌农田?
大城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4月19日,廊坊市环境监测站分坑采集了14个水样,采集南赵扶村(南赵扶镇内村)2口饮用水井水样各1个,对PH以及多种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监测,目前,正在化验当中,尚未出结果。此外还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对渗坑及周边地区采集土壤样本14个,5天内出检测结果。县政府称,渗坑周边百姓健康未受到影响。但是南赵扶村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九几年打的机井,2015年就停用了,因为不敢用。“吃水井现在不敢吃了,一开始用那个水洗手后手上起小白点子,浇地之后地上起白沫子,铁质的抽水泵用几天就糟了,后来买的不锈钢的。”
也有村民反映,污水渗坑对于种植生产可能也有影响。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自己家种的3亩玉米地,因为用了污水渗坑旁边(白马河)的河水浇地,几乎绝收。
航拍渗坑(央广记者 白杰戈 王逸群 摄)
砖厂渗坑附近村民表示,不否认近年来当地政府对于工业污染进行治理的努力,但是多年来积累的工业污染所造成的恶果,绝不仅仅是两个大型的污水渗坑。有村民透露2017年篮球比分直播:过后,南赵扶镇就有超过5人因患癌症死亡,但是和污水渗坑以及其他污染是否有直接联系,村民也承认无法拿出证据。此外,包括南赵扶镇污水渗坑问题、白马河污染问题等,他们已经向县、市等多级环保部门反映,但却少有明确回复。
昨晚,廊坊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该市已经成立工作组到大城县现场调度处置工作,派出市纪委工作组入驻大城县展开调查。在全市范围内立即开展渗坑摸排工作,举一反三,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此外,大城县主管副县长、环保局长和环境执法队长、南赵扶镇镇长和主管领导已停职检查。河北省政府昨晚也发布通报称,将实事求是查明原因,依法依规问责处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河北、天津污水渗坑被曝光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呼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的步伐。人民日报指出:华北超大渗坑是流血的伤口,这些富含强腐蚀性物质的污水,污染的不仅仅是一块土地,一道地下水脉,更可能是一城发展之脉络,一个时代之价值取向。
记者用矿泉水瓶盛出一些坑内的水体,呈半透明的棕色,气味更加明显。((央广记者 白杰戈 王逸群 摄))
光明日报指出:污染治理不能总处于“来晚了”的被动中,事后惩罚毕竟是环境保护的下下策,在环境污染这个问题上绝不能轻言“亡羊补牢”。
中国经济网评论:华北污水渗坑,治理不能再拖了!相关部门必须及时按下治污的“快进键”,加快治理进度,尽快把这些危害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余毒”排干净、治彻底,还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