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5月27日讯 半个多月来,省道201线涵江区国欢镇洞庭村路段的50米道路,一直浸泡在水中,过往的小型车辆和行人,只能沿不足20米长的路沿人行道通行。如今,人行道路面已损坏严重,最近一周来,已发生多起人车失足掉入道旁水田的事故。记者昨日了解到,该路段长期积水,是因附近一安置区建设阻断了原来的排洪沟,致使雨水无法排出。
机动车道上,小车和大型车辆艰难涉水
农田积水淹路面有人不慎掉入
昨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路段约50米长的机动车道和辅道都浸泡在深约40厘米的水中,水已成“湖”,小车经过时,底盘已完全浸没在水中,电动车和摩托车及行人难以通行,只能选择辅道旁宽不足2米的人行道通过。而人行道的外侧,是一片同样有积水的农田,农田和人行道之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这几天,连续有多人骑车经过人行道时,不小心掉进了农田里。”洞庭村的村民陈女士告诉记者,从上周至今,至少发生了三起骑行者连车带人跌落农田中的事故,幸好,落入田中的人都被路人及时救了起来,才没发生意外。
积水水位不断升村间通道也被淹
洞庭村的另一村民告诉记者,位于道路旁的后郑安置区建设是造成该路段积水难排的主要原因。两年前,该安置区开工建设后,原来农田里的一条排洪沟就被堵死了。排洪沟堵死后,道路上的积水刚开始还能排到附近的农田里,随着农田里的水位不断上涨,现在道路上的积水再也没地方排了,于是在半个月前,形成了现在的路面湖。
“农田内积水最深处,已有4米多深。”该村民介绍说,由于积水水位不断上升,将原来洞庭村通往芹坑自然村的一条通道淹没了,给芹坑村上百人的出行也带来了不便。
部门:排洪管过小致堵塞今后重新规划设计
记者随后就此事向国欢镇政府了解情况,该镇项目专员刘俊楷告诉记者,后郑安置区大约是两年前建设的,建设的业主单位是涵江区交通局。当时安置区内是建设有排洪的管道的。后来,由于安置区需要扩建2期工程,原来建设的排洪管线过小,产生了堵塞的情况。早在几周前,省道201线洞庭村路段就因大雨发生过道路被淹的情况,当时他们已向交通局反映情况。这几天,随着莆田各地普降大雨,该道路再次出现了淹水的情况。
涵江区交通局负责后郑安置区建设的工作人员郑国楷表示,之前的确接到过该路段因排洪不畅产生积水的情况,他已将情况向分管领导进行反馈。今天上午,他们将马上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了解情况,计划先将原先铺设的排水圆管涵洞挖开,并进行疏通工作,让路面的积水排出。至于今后整个安置区的排洪系统建设,还要今后再规划设计。(记者蔡学伟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福州:164场关爱职工公益活动陆续举行2025-01-2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