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记者来到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的兴田生态农业园,农民正在田垄上忙着移种玉米苗,地里成片的玉米苗伴随春风摇曳,生机勃勃。
利用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春耕开启“加速度”。“到5月份,这些鲜食玉米就可以成熟上市了。”兴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生仁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涵江区通过高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稳产增收,高水平农业合作打造优质新品,助力新技术应用、新品种落地、新模式提效,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新技术种菜
兴田生态农业园内,有不少阳光大棚。“别看这些大棚外表普通,里面却大有乾坤。”生态农业园工作人员说,“大棚里的滴灌、喷灌系统如毛细血管般保证蔬菜灌溉。”
据悉,这些阳光大棚由省级科技特派员严生仁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成。通过技术支持,大棚内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灌溉,以喷灌、滴灌设施为基础,利用遍布大棚的管道将水肥定时、定量精准投放蔬菜种植区,并通过物联网操控中央电脑系统,及时调控大棚温湿度等。
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目前,兴田生态农业园出产的小白菜、娃娃菜、西蓝花、苔菜及地瓜叶等几十个品种的绿色蔬菜,通过优野公司直接供货给麦德龙、沃尔玛、天虹等全省大型商超,深受消费者青睐。
如今,在涵江乡村,以生产技术科技化为发展目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他们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农业赋能,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升级,带动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新品种增收
近日,位于涵江区庄边镇萍湖村的枇杷基地进入农忙采摘时节,“三月白”枇杷陆续上市。“今年雨水较少,‘三月白’格外香甜,订单量激增,我们每天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果农郑少龙说。
“三月白”是由球探体育比分: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少泉博士选育的特早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由白肉枇杷与早钟枇杷杂交而成,具有上市时间早、种质资源优的特点,被誉为白肉枇杷中的精品,深受市场青睐。
在郑少泉的技术指导下,涵江山区的果农还嫁接种植了“早白香”“白早钟8号”“贵妃”等不同的白肉枇杷新品种。这些白肉枇杷新品种错峰上市,可将采摘期延长至“五一”节前后,增加了果农收益。
新品种带来新机遇。在涵江区庄边镇岐山村伊亩秋闽台合作生态农业创新创业基地,台湾品种紫玉淮山、九品香水莲花,以及上海农科院的赏食百合“橙色阳光”等新品种长势正好,预计年产紫玉淮山12万公斤以上、赏食百合3万公斤、其他花卉果蔬3.5万公斤,总产值超800万元。
在新品种上下功夫,近年来,涵江区打造出“羊肚菌”“古树荔枝”“涵江花椰菜”“涵江生猪”“梅洋茶叶”“哆头蛏”“江口海蛎”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田保姆”解忧
涵江区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培育了一批服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田保姆”,为春耕生产注入了新动力,帮助小农户实现“轻松种田、稳产增收”。
在赤港农场,林全明经营的华力农机合作社提供全托管、半托管和时令托管等多种选择任农户“点菜”,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受到农户欢迎,订单量稳定在1500亩左右。“以往完成全部订单需要招用60多名工人,耗时20天以上。全部采用机械化插秧后,只需2台插秧机、4名工人,半个月就能完成。”他说。
据悉,“田保姆”模式破解了散户田“由谁来种”的难题。为“无人耕种的地”“耕不过来的地”提供全链条保障。相较于传统的家庭式耕种方式,“田保姆”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在显著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如今,农业生产新模式在涵江区层出不穷。庄边镇探索创新“水稻+N”种植模式,上院村合作社通过统一供种、技术培训等,逐步带动周边山溪、松岭等村试种羊肚菌,并轮作水稻、蔬菜等作物,实现“菌稻轮作、一地多收”。(见习记者 陈阳阳 通讯员 林亦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金色花田迎客来 仙游县千亩油菜花为乡村振2025-03-19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