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仙游县榜头镇举行主题为“龙吟千灯耀仙作传九州”板凳龙圈灯闹元宵活动。当晚,2000多名居民扛起板凳灯,组成祈福游灯队伍,开展绕境巡游,总长度近6公里,如长龙蜿蜒起伏,蔚为壮观。
榜头镇板凳龙圈灯闹元宵活动现场。 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当晚8时,在龙头灯的引领下,祈福游灯队伍从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出发,沿着紫檀街、龙腾路、清源路等“仙作”产业集聚区开展巡游。记者现场看到,每一条板凳龙灯上都写着各自姓氏,代表着一户家庭。每条灯桥长约3米,装4盏花灯。由青壮年男子手执肩扛,依次排好。游灯队伍巡游泉山社区全境。
“盘龙”是整场游灯的高潮。人们欢聚博览城,在阵阵呐喊声中,队伍以龙头为圆心,龙身龙尾紧随,顺时针绕行,一圈复一圈,形成旋圆,蜿蜒游动。上百把灯桥团成了大灯圈。
泉山社区居民刘伟泽扛着“龙头”走在队伍前方,年轻力壮的他告诉记者,作为扛“龙头”的一员,他感到非常骄傲。“要完成圈灯是很困难的,需要所有参与人员共同配合,也寓意着大家风雨同舟、团结一致,这样才能把这一圈盘好。”
泉山社区居民中,有“刘”“林”“黄”“甘”“吴”“杨”“陈”等姓氏。在游灯中,按姓氏接成不同的“长龙”,每条长龙都要进行“团灯”,象征邻里和睦、团结友爱。同时,用灯桥圈起来的“爱心”,既表达了对家庭、父母、邻里的爱,也是对故土的爱。
当晚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加。记者见到一群年逾6旬的摄影团队,他们来自上海,特地包车前来参加。他们从网络上看到莆田元宵活动宣传,组织30名爱好摄影的老年人来到莆田,其中最大年龄80岁。团队成员、69岁的摄影爱好者张卫芳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到莆田,看到这么长的一条条“巨龙”感到非常震撼。她说,我们是龙的传人,板凳龙圈灯可以吸引每家每户共同参与,也是人民团结的象征,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明年我还会过来了解更多莆田传统元宵活动。”临近结束时,张卫芳高兴地说。
据了解,榜头镇板凳龙圈灯闹元宵习俗源于明代抗倭。当时,面对倭患,村民为了保卫家园,在板凳上装上多盏花灯结队而游,灯连接越多,意味着人丁越兴旺,以声势浩大吓退倭寇,随后逐渐演变成榜头元宵特有习俗。现场还举行舞龙舞狮、莆仙赞句等传统民俗文化表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仙作”工艺。 全媒体记者陈沛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如诗如画2024-12-2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