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认为这个节日是“鬼节”。中元节在莆田被称为“七月半”,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过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开始延续到七月十六。民俗专家称,中元节是莆田两个重要民俗节日之一,过节礼仪在全省最有讲究。可如今这个传统民俗正逐渐被淡化,走向消逝。
祭祖行孝中元节曾很讲究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民俗专家林成彬说,莆仙地区两个最重要的节日,一个是大年三十,俗称“顾某”,也就是顾着老婆的意思。还有一个就是“七月半”,俗称“顾祖”,祭祖行孝是过节的主题。
林成彬告诉记者,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和十二,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用糯米磨浆加“金水”,也就是碱水蒸成的粿,因为颜色金黄,所以称这种食物为“金粿”,这是中元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此外,还要摆设祭品,恭请祖先返家,俗称“接公妈”。
农历七月十三和十四,已出嫁的女子,如果娘家父母双亡,或一方亡故,要领夫婿携儿女回娘家哭奠“送纸”,称为“送头年纸”,祭品有果品及猪头、猪蹄、金粿、薄荷糕和纸箔。娘家收礼之后要回礼,一般要送红灯笼一对、碗十个、婴儿坐用的“车椅轿”等礼品,让女儿挑回家表示添丁幸福,生活甜美,所以叫“挑来挑去”。
农历七月十五为祭日,也称“接公妈”。这一天,无论是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还是在外省市工作的亲人,都要赶回家乡,全家相聚一堂,共祭祖先。中元节晚上,莆仙一些寺庙还举行普度和孟兰会,沿海民间也有用白纸折成各种花朵、船只,在中间点上蜡烛放漂水上的“放水灯”风俗。农历七月十六,各家举行“送公妈”,莆仙中元节也到此结束。
独特风俗急需传承保护
“莆田文献名邦,自古注重礼仪,现在不比以前,莆仙传统中元节过节方式早就被淡化。”林成彬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年中元节,他在莆田陈氏祠堂里看到,陈家的子孙在祭祖后,跪着接受族长对家规祖训的教育,族长介绍着先祖陈俊卿、陈瓒、陈文龙的事迹。“以前都是聚族而居,人们很有家族观念,一般大家庭都要进厅堂,大家族则要进祠堂祭拜祖先,接受传统道德教育,七月半祭祖是件非常严肃和重要的事。现在随着城市发展,聚居方式被打破,家族亲戚多散居,亲情淡薄,家族观念缺失。”林成彬认为,这是导致中元节传统民俗淡化的主要原因。(记者 黄凌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宁德市漳湾镇鸟屿岛北侧的漳湾作业区18~202024-12-04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