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通讯员 陈国龙
本报记者 董加固
实习生 黄子端文/图
曾某忠在家泡茶给父母和姐姐喝
曾某忠小时候的照片
本报讯 5岁就被从云南砚山县拐卖到惠安,今年21岁的曾某忠脑海中关于亲生父母的记忆早已丢失。昨日,当他的生父老周一家千里迢迢从云南赶到惠安要与他相认时,却是一幅相对无言的尴尬场面。
在曾某忠被拐的16年里,他的生父老周一直没有放弃寻子,终于在今年4月,通过警方DNA比对找到了。
相认时场面尴尬 昨日上午10时许,在
惠安县公安局东岭派出所会议室,老周心情有点激动,不时到走廊上看一下,希望能够快点见到亲生儿子。半小时以后,曾某忠骑摩托车载着养母来到派出所。当曾某忠进入会议室时,民警马上给曾某忠介绍他的亲生父母和姐姐。此时,没有出现抱头大哭的生动场面,曾某忠总是低着头,好像在思考着如何接受面前发生的事实。
老周夫妇拿出儿子小时候的照片和寻人启事给曾某忠看,希望能唤起亲生儿子小时候的记忆,但丝毫没有效果。对于亲生父亲的这些举动,眼前的这名青年显得有些尴尬。
家门口被人拐走 曾某忠被拐前叫周家才,如今已经21岁了。据老周的大女儿周某焕说,1995年10月21日下午,当时7岁的她与5岁的弟弟周家才、堂姐三人在家门口玩耍时,有一个男人说要带他们三人到伯伯家玩,但伯伯家没人,这个男子就带着弟弟出去了,后来弟弟就没有回家。当天傍晚,她告诉家人此事。老周说,他们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儿子的下落,当即报了警。他们到处张贴寻人启事,找了几个月,但一直没有音讯。十多年来,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查找儿子下落。
那么,孩子是怎么到惠安的呢?曾某忠的养母许某妹说,他们是惠安东岭人,由于婚后不能生育,16年前,他们从一名外地男子手中,花1.4万元买了一个约5岁的男孩,后取名叫曾某忠,次年又收养了一女孩,他们夫妇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女培养成人。曾某忠中专毕业后,就外出打工,现在惠安崇武一石雕厂打工,月工资2000元左右。
DNA比对确认身份 那孩子又是怎么被找到的呢?据民警介绍,2000年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惠安警方采集全县收养儿童的DNA血样,送公安部鉴定。2010年,公安部对以前送检的血样重新比对鉴定,发现曾某忠有可能是云南砚山县周某柱、沈某英夫妇1995年被人拐走的儿子周家才。2010年下半年,公安部通知要求惠安警方重新采集曾某忠血样,送检复核。由于曾某忠外出打工,此事一直搁置,直到今年3月份,曾某忠从江苏打工回家,血样才重新采集送检。4月上旬,公安部打拐办确认曾某忠就是1995年云南被拐卖的儿童周家才。至此,老周夫妇被拐16年的儿子终于找到了。
对曾某忠今后去留问题,养父母和亲生父母都表示尊重孩子的选择。至于是否愿意跟着亲生父母到云南老家看一看,曾某忠说:“感到很突然,一时无法决定,需要沟通一段时间再说。”
责任编辑:铁板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