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人的马蜂窝就在石窗上,被消防烧掉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昨晚8时许,洛江马甲镇永安村老杜家院子,哀乐响起,前来悼念的人把院子挤得水泄不通。
55岁的老杜,这位马甲中学的老职工,走得太让人意外。此前两小时,他家两只鸡跑出鸡窝,他去帮老伴收鸡回家,却不幸遭附近的马蜂围攻,被众人抢出,不到20分钟就身亡。
【事件】帮老伴抓小鸡遭马蜂围攻
邻居杜先生看到事发过程。昨日傍晚6点多,老杜家养的两只鸡跑出鸡窝,他老伴林女士一着急追了出来,将两只小鸡堵在邻居杜先生家一侧屋檐下。费尽一番周折后,林女士终于捉住一只小鸡。这,却惊动了邻居杜先生石窗上的一处马蜂。
林女士将小鸡抱回家,喊丈夫老杜再去把另一只鸡捉回来。老杜前来时,马蜂却越聚越多,不一会儿,就朝他围攻。老杜随即晕倒,跟在后面的林女士忙拉他跑,杜先生一家也前来接应,将老杜平放门口的一把椅子上。
几分钟后,老杜的呼吸越来越困难,随即大家拨打120。但医生赶到时,老杜已没了呼吸,前后不到20分钟。不久,他身体从头到脚全都发青。
有村民猜测,老杜爱喝酒,事发前很可能就喝了酒,使得毒素迅速扩张。但这一点没得到家人回应。
【悲情】身体那么硬朗就这样走了
老杜今年55岁,是马甲中学的一名职工,膝下一儿一女都已经成家,在外打工。平日,只有老杜和老伴俩人住在村里。昨晚事发后,一双儿女连忙赶回奔丧。见到父亲的尸体哭成泪人。老伴林女士则几度晕厥。
马甲中学的工作人员也赶来,送老杜最后一程。一位同事说,老杜为人老实,“身体那么硬朗,居然就这样走了!”
永安村不少村民说,由于村庄周围植被繁茂,引来不少马蜂栖息,每到炎夏,便有马蜂出没,村里不少人都被马蜂蜇过,但像老杜这样被蜇丧命的,还从没有过。事发后,洛江消防赶来将该处马蜂窝端掉。
延伸阅读
【马蜂】夏秋出没最频繁
丰泽消防大队有关人士介绍,夏秋两季马蜂活动频繁,马蜂伤人事件多发。
从春季至夏季,随着季节变化、气温升高,马蜂活动日趋频繁,生长、发育、繁殖、筑巢速度也随之加快。马蜂喜欢寻觅墙缝、草堆、柴垛、树洞等向阳、避风场所群居。当人有意或无意触动其巢,哪怕被一只马蜂发现,即可引起马蜂群攻。不小心惹了马蜂,最好用衣物保护好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可狂跑,以免马蜂追击。
【除蜂】最好请119帮忙
丰泽消防介绍,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马蜂有趋光性,别让光源照射太久。摘马蜂窝的方法一般有二:一是火攻法,用一个长棍子,端头做成火把状,倒点柴油、煤油在上面,迅速点燃,拿大火去烧。二是胶粘法,用喷漆的办法喷出黏质胶,迅速把马蜂窝糊起来。
捅马蜂是很危险的工作,必须穿防身服。市民发现马蜂窝,最好拨打119求助消防。
【毒性】致人喉头水肿窒息
据了解,马蜂尾部毒刺中含毒液,民间有“10只马蜂蜇死一头牛”的说法。
福医大附属二院急诊科王耀国医师说,蜂蜇致死与接受蜂蜇次数有很大关系,而群蜂蜇伤多属临床重症,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
马蜂的毒液中含多种生物毒素,包括组织胺、溶血毒素、神经毒素等。溶血毒素引起溶血及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神经毒素致脑水肿、中毒性脑病;蜂毒引起喉头水肿、肺水肿、过敏性休克;群蜂蜇伤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及功能衰竭;大面积创面感染致败血症。被马蜂蜇后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而窒息。
【急救】以下5点要记住
王医生说,群蜂蜇伤抢救有如下应急办法:第一,应尽可能暴露创面,用5%~10%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等洗涤;第二,可在被蜇局部的近心端位置,用布条、绳子等物品打结,控制毒素同血液循环至重要器官(需每隔15至30分钟放松舒缓2至3分钟);第三,可在靠近伤口旁边的区域挤压,挤出毒素;第四,用小刀消毒后,割开皮肤“十”字形状排毒;第五,口腔无破损时可吮吸,如果有条件,最好每吮吸一次漱口一次。(本网记者 韩影 彭建文 林继学 谢向明 史国亮 通讯员 刘旻明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