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修家谱,是否未曾听闻?古时封建集权统治下男尊女卑,家谱中并未留有女子的一席之地,修谱更是天方夜谭。然而,最近,在南平金融系统工作的小女子李方芳却打破了“传统”,破天荒地修了一次家谱。
柔弱女子担重任
古人修家谱,遵循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原则。李氏家谱最后一次修纂是1939年,直至2012年还未重修,间隔已远远超过60年。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一个合适的“编辑”。
李方芳是泰宁人,她的父亲在世时,就与叔叔们多次商量修纂族谱的事,却迟迟未敲定。在他们眼里,李方芳是家中能担此重任的“不二人选”。可女子入谱已经是时代造化,修谱谈何容易?族人会怎么看?李方芳又会不会愿意接手?直到李方芳父亲去世,叔叔们也并未想出答案,修谱之事依然没有着落。
“我从小受传统教育影响很大,一开始叔叔们来问,我都无法答应修谱。”李方芳说,“自从父亲去世后,我的想法慢慢变了。大叔今年已70余岁,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做好这件事,我也希望能圆父亲的修谱之愿。”
开工方知“苦与辣”
徐徐抽出雕刻有《李氏族谱》暗红色的木制盒盖,四卷线装古代活字印刷毛边纸已经发黄发脆,亟需修缮。望着这些被霉菌、虫蛀侵蚀的族谱,李方芳这才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女子修家谱,族人众说纷纭,让李方芳倍感压力。在当地人眼中,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李方芳要将族谱带离老家、留在南平,转了祖辈留下来的风水怎么办?“那段日子,我的弟弟几次从深圳打电话回来劝我放弃。期间我们吵得不可开交,但他根本说服不了我。”李方芳回忆道。她觉得,重修族谱是件有意义的事,不能因此停滞。全家上下,只有妹妹一人支持她。
“我上网查阅大量姓氏文化方面的知识,才知道我们今天的‘李’姓在商朝为躲避商纣王的追杀,从‘理’姓演变而来,而且还分为陇西李、中山李、赵郡李等。”李方芳十分感慨。慢慢地,她找到了修纂家谱的乐趣。起初经费不足,她和妹妹商量平摊,一切费用能省则省。为了读懂这通篇竖排繁体字、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的“天书”,李方芳只得对着字典一字字地翻对,每晚都要忙到12点多,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就这样,前后反复两个多月,她才初步理顺家谱里的大部分文字。
小家谱搭起大“桥梁”
2013年9月,在大叔和修族谱理事会成员的努力下,族人在选举大会上全票通过了李方芳担任家谱的纂修。让李方芳感到神奇的是,在阅读将乐六支李姓时,她发现在宋朝中期迁往将乐县北门开基的这一支,由于害怕株连,平时来往甚少,近百年更是断了音讯。此次通过家谱里的字辈,她亦找到失联的宗亲。
一字字敲打,一字字校对,李方芳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为了提高李方芳实际修谱水平,大叔带她拜访了泰宁一些修谱高人。修纂族谱的过程中,李方芳和大叔分工协作。大叔主要负责从1939年以后生殁人员各房世录、荣名志、世系吊图、凡例、集资、印刷,而她主要负责撰写序言、泰宁东隅李氏来源概述、家规、祠规及最后的定稿和校对。
“我从修谱的门外汉变成了对这个家族整体历史最了解的人,除了我自己的努力,更要感谢族人对我的信任、帮助和支持。”前后历时整整一年的修谱工作结束后,李方芳感慨颇深。“修谱工作的完成,需要家族每个成员的参与和奉献。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专长不一样,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人的奉献。各负其责,才尽其用,才能体现出家族的力量,协作的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备年货 迎新春2025-01-1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