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镇上范村筹措近千万元资金,先后完成了街道拓宽、危桥改造、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等10多个民生项目的建设。图为新建的河边农民休闲公园一角。(黄毅 摄)
水源乡桃源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历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了“以德治村”的新路子。图为该村利用当地驸马桥德育阵地,弘扬德孝文化。(黄毅 摄)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姑娘心里最珍视的东西是自己的美貌。”这句话对乡村建设亦有启发。人们眷恋乡村,是因为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曾经温暖我们的记忆,治愈我们的心灵。因此寻回乡村的美学、续显乡村的美丽,是建瓯实践不可或缺的一环。
“见山见水,记得住乡愁”,字字句句,敲打着人们的心灵。近年来,建瓯市全力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生态绿廊打造千里示范、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万人保洁”的“百千万”工程、“党建富民强村”工程,通过特色挖掘、示范带动,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幅“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描绘最美画卷:乡村美了
建设“美丽新村”,首先规划要美。建瓯市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村庄规划。该市对原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进行提档升级,从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产业发展等,都做了详尽思考。如近三年就着力打造 34个“千村整治”村,对这些村做好村庄整治规划、项目建设规划,严格按时间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体现自然法则,既不破坏农村原有的机理、尺度、色彩及自然风貌,又能显山露水,充分体现人文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建瓯市委书记丘毅说。
翻阅规划方案,可以看出建瓯市委、市政府探索实践背后的良苦用心,所思所想无不与群众需求极度“合拍”,可行性高。该市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每一个村庄作为旅游点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考核;集中在公路沿线、集镇周围、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一批新农村示范带,建成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农事体验、运动养生乡村旅游精品。比如,党城村和郑魏村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党城村、裴桥村被认定为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湖头村、际村村、阳泽村等8个村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迪口镇被评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曾经是建瓯农村环境的写照。而现在换成的是“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开鲜花。”这一巨变,背后的推手是该市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六个一”、“五千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全市217个行政村,配备了842名保洁员;推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确保垃圾及时收集、及时转运、及时处理。健全长效卫生考评机制,建立起市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行政村,行政村对自然村、组、巷、户的三级考评机制,实行半月一巡查,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月月兑现奖惩。由此,湖头村、际村村和墩上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百村示范村;湖头村、井歧村、上范村等6个村被评为南平市星级美丽村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描绘出的美丽乡村田园生活。如今,行走在建瓯的乡镇、村落,这种古人笔下的田园景象渐次铺展,如花似锦。至目前,该市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22826.6万元,实施裸房整治1592栋,立面改造及裸房整治建筑面积21.34万平方米,新建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40个,新建排水(污)管网27.48公里,新建化粪池171个,硬化村道长度83.9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3.72万平方米。
托起增收希望 :产业兴了
年纯收入超万元——放在以前,这是东游镇盛前村张忠泉从没敢想的。母亲84岁,双目失明多年,生活无法自理;一双儿女,儿子上高二,女儿上初二。一家人主要靠4.5亩地生活,一年纯收入七八千元。
今年,市里扶持村里发展食用菌产业,村支书叶恭贵与张忠泉结成帮扶对子,使他从市里扶贫小额贷款中贷得5万元,用于试种1.5万袋黑木耳。没想到这产业将让他净赚4万元。“年底,我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是铁板钉钉的事了!”张忠泉底气十足地说。
张忠泉的底气,源于建瓯市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加大了对富民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些产业托起了农民致富的新希望,让群众拥有了自己的“土银行”。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主导产业的支撑,群众的口袋鼓不起来,美丽乡村终究只是一件华丽的外衣。”建瓯市代市长周安有这样认为。
基于这一认识,建瓯市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原则,加快由向乡村“输血”向“造血”机制的转变。该市通过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协会抱团发展等方式,引导群众发展毛竹、葡萄、翠冠梨等生态高效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川石乡慈口村党支部大力发展雷竹和茶产业,制定了对种植雷竹予以每亩500元补助,对改良和种植茶叶的每亩予以400元补助的方案,并实施党员“321”结对帮扶机制,目前全村种植雷竹和茶叶面积分别达1200亩、1400亩,成为该村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迪口镇富民农业公司建设了1000多亩高效标准葡萄园,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了当地31户贫困户就业问题,实现产业扶贫与企业经营双赢;吉阳镇光祥食品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吸纳了412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莲子4890亩,今年兴建8000吨仓储冷库,实现莲子、锥栗等农产品的反季节销售和错峰上市,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倡导文明新风:农民乐了
歌德说:“外表的美取悦一时,内心的美经久不衰。”建瓯坚信一种理念:真正美丽的乡村建设,不应该体现为一幅画,而是一种极其丰富的体验。唯有如此,人们才能对乡村“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怀恋”。
“破陋习,树新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魂’,必须以此促成观念转变、素质提升。”丘毅说。该市极为重视文化的体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为每个村都量身定做文化建设方案,支持提升文体活动点、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发展广场文化、乡土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如以打造“四富四美”新建瓯为载体,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村、信用村、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村民的集体荣誉感。顺阳乡在评选“美丽家庭”星级户基础上,创新地建立了“美丽家庭”和“美丽商户”的“美丽授信”普惠金融卡机制,评上的家庭和商户可得到银行“真金白银”的扶持,有力地实现了乡村文明和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
“以前,村子里的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搞赌博就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小松镇湖头村的广场舞爱好者严清秀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行走在建瓯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慈口、丰乐、可建等村,一排排房屋的护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已成为建瓯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民培育的重要阵地和窗口。(魏剑生 叶雷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金大桥(厦门段)刘五店航道桥东主塔钢套2025-01-0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