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25年世界储能大会主论坛在宁德举行。作为世界储能大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主论坛汇聚政、产、学、研顶尖力量,紧扣储能行业前沿热点,通过主题演讲、重磅成果发布、前沿对话三大环节,全面回顾“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研判“十五五”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前沿趋势。
2025年世界储能大会主论坛举行。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我国风光装机容量已超煤电,但弃风弃光问题仍较突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抗扰动能力下降等挑战。”主论坛开篇,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院士直指新能源消纳核心痛点。他认为,要重视储能技术和产业化的发展壮大,来突破长时储能的瓶颈。长时储能作为破解关键,需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资源可及”三大要求,液流电池因安全性高、时长灵活、循环寿命长成重要方向。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明则从新型储能发展现状,“十五五”能源电力发展形势以及“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展望三维度,揭示“十五五”新型储能的进化方向并给出相关建议。
胡明说,“十五五”是规划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新型储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支撑,需要坚持规划前瞻引领,统筹推进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协同发展,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不断完善新型储能市场与价格机制,积极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主论坛现场还集中发布了3项重磅成果,包括一个国际研究报告、一个技术路线图以及一个发展规划,分别是:《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完整版)》《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宁德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
在前沿对话环节,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等专家围绕“新能源+储能”展开热议。针对“十四五”期间出现的低价竞争问题,专家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储能与风光终端利用深度结合,避免独立发展;关于长时储能技术,专家认为短期锂电仍是主力,跨季储能需探索绿氢、储热等多元路径;同时强调“十五五”需建立储能规划监测体系,通过电力市场改革完善商业模式,平衡新能源发展与储能支撑的协同关系。
本次主论坛的召开,不仅明确了我国长时储能技术突破的重点方向与“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的核心路径,更通过国际合作与成果共享,为全球储能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记者 叶伏国 潘月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世界储能大会在宁德举行 新对接22个项目总2025-09-1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