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一位七旬老人痴迷捡垃圾,不管有用没用,只要是垃圾,他都会像宝一样捡回家,堆在家门口,五年来,捡回来的垃圾堆成一座小山了。常年堆积的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令整条街的邻居苦不堪言。
龙岩一位七旬老人痴迷捡垃圾 五年里捡来垃圾堆成小山
现场感受:霸占村道 恶臭难当
昨日下午3点,导报记者来到现场,拐进石埠新村村道,一座庞大的“垃圾山”矗立其中。远看,“垃圾山”在一栋3层楼前,非常醒目。
导报记者登上“垃圾山”对面的居民楼7楼,俯视而下,只见“垃圾山”完全封堵住1楼的两个大门,2楼堆积了高约半米的纸箱、棉被等旧物,3楼散落着少许砖头,砖面布满尘埃。因为“垃圾山”霸占了三分之二的村道,不时经过的汽车,很容易将村道堵住。
站在“垃圾山”前,看不到这栋楼的两个大门,因为入口被完全封堵。导报记者四处寻觅,仍未看到上楼的入口。好在居民邓先生给导报记者指了一条路,这条路约20厘米宽,位于“垃圾山”右侧的“间隙”,邓先生说,拾荒老人每天就是在这里,侧身踩着垃圾,抓着右侧铁皮,爬着进出。
老人话语:“喜欢捡垃圾,停不下来”
昨日,导报记者在现场一直等到下午5点左右,老人终于回家了。他头戴安全帽,脚踏塑料袋包裹的拖鞋,耳朵两侧露出白发,背部微驼,前胸微露出瘦弱的肋骨凹凸痕迹。老人的左肩因长期挑垃圾,被压得比右肩稍低。
见到老人,导报记者试图上前与他进行交流,但老人对导报记者的问题,置之不理。经过几次努力,老人才不情愿地说了几句话,“卖东西一天只有两三块钱”、“肩和腰很痛,喜欢捡垃圾,停不下来”、“住的都是高楼”,老人和导报记者的交流,几乎都是答非所问。
和导报记者说了几句话后,附近的几个邻居走过来,大家又一次想劝说老人将垃圾清走,但老人拖着垃圾袋转身离开,不理邻居,而且也不再和导报记者搭话。
居民诉说:垃圾堆成山,投诉也无人处理
邻居邓先生说,老人姓马,今年71岁,单身,无子女,这栋3层楼是大侄儿盖起来,给老人居住的。老人一直以捡垃圾为生,“垃圾山”的形成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五年前。
起初,老人捡的东西多半是破烂纸箱和瓶子,卖出去的钱,他还会买泡面填肚。后来,老人捡来的垃圾多了,无处堆放,他先是堆放在楼房背后,时间一长,后面堆不下了,他就将垃圾堆在门口,垃圾越堆越高,而且老人对捡垃圾简直到了痴迷的状态,老人每次挑回来的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多。
居民黄女士说,老人疯狂捡垃圾时,会四处寻觅垃圾,不论是菜市场还是大街小巷,也不论是何物品,能不能卖钱,只要“看上”都捡回来,堆放在家。
从2009年开始,老人的“垃圾山”从未被彻底清理过,即使清理了,没过几天,又出现一座新的“垃圾山”。
各方回应:以劝说为主,定期清理
老人的亲戚告诉导报记者,老人就是喜欢捡垃圾,谁都拿他没办法。老人每天都会挑着担子捡垃圾,捡来的垃圾刚清理过,可没过几天,又是新的“垃圾山”,后来索性就不清理了,这才会有村民投诉。
龙岩新罗区北城街道石埠新村相关负责人说,对于老人捡回来的垃圾,以前村里有专门雇请人进行清理,可是垃圾实在太多了,根本就清理不过来。对于老人的这种情况,村里考虑到老人年岁已高,只能以劝说为主。另外,对于垃圾扰民的问题,目前村委会已经督促老人的亲戚定期清理。
医生解读
独居抑郁 捡垃圾是“精神寄托”
龙岩市第三医院精神科医生殷世龙说,人家捡垃圾是拿来卖,他捡垃圾不丢不卖,这是精神疾病引起的行为失常。
针对老人迷恋捡垃圾的行为,殷医生表示,医院现在还没办法确定具体原因,有可能是老人独居太久,长时间的孤苦,造成了老人抑郁性格,出现依靠某物品或行为来寄托情感,老人迷恋捡垃圾行为便是这种表现。
殷医生认为如果老人仅仅是行为“怪癖”,所导致的迷恋捡垃圾行为,“治疗意义不大”。不过老人出现这种行为,还需要当事人到医院进行检查,才能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如诗如画2024-12-2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