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再生稻AI智慧农场来了
田间水稻生产由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全自动完成
平整宽阔的高标准农田上,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装载着一盘盘刚刚从育秧工厂“毕业”的秧苗,来回穿梭。所到之处,嫩绿的秧苗株距行距精准均匀。不到半个小时,原先需一名农民足足一整天才能插完的秧苗,已整整齐齐各就其位了。
3月26日,龙岩市新罗区厦兴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内,现代农业“黑科技”解锁春耕全新打开方式。当天,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的再生稻AI智慧农场项目正式启动。
“一种两收”的再生稻,是福建大力推广的稻作模式。早在2022年,龙岩便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团队自主选育的优质稻新品种“福香占”,探索再生稻绿色安全与全程机械化栽培。省种、省药、省肥、省工、增效等优势显著。
然而,传统再生稻种植存在依赖经验、效率低、病虫害难控等痛点。如何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厦中村再生稻AI智慧农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球探体育比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由球探体育比分:农业科学院龙岩分院(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实施。2004年开始,罗锡文团队便开展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导航定位、路径跟踪、自动避障等关键技术难题,目前已形成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产品。近年来,罗锡文带领团队在全国15个省启动建设了30个无人农场。
此次由罗锡文团队设计的厦中村再生稻AI智慧农场,在再生稻高效栽培技术基础上,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实现田间水稻生产由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全自动完成。
在机耕道与农田整理环节,运用先进的测量与平整技术,为农机高效作业创造条件;在灌溉环节,打造智能灌水渠,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合理调控水量,实现精准节水灌溉;在种植环节,辅助驾驶履带拖拉机、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等高性能农机,全面提升种植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在农情监测环节,智能虫情测报灯不仅能够精准识别虫害,实时预警,还能与植保无人机实现联动,自动规划施药路径和剂量;在收割环节,无人驾驶收割机沿着规划好的路径自动收割稻谷并驶向卸粮处。
“AI智慧农场将引领农业生产从传统的‘靠天吃饭’模式向精准、高效的‘数据驱动’的现代化模式转型,成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是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体现。”罗锡文院士说。
谢华安院士则认为,再生稻AI智慧农场在龙岩的落地,实现农机农业全面深度融合,将有效助力粮食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安全。
下一步,龙岩将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全力打造厦中村再生稻AI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和农机实训站;联合谢华安院士和罗锡文院士团队,加速攻关再生稻机械碾压率高等问题,探索推动南方丘陵地区轻型智能农机装备在闽西开花结果;以厦中村再生稻AI智慧农场为典范,向周边辐射推广,带动区域智慧农业繁荣发展。(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胡海明 潘丽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松溪县发挥资源优势 持续统筹推进“三茶”2025-03-2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