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与孟尝君》剧照 (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供图)
创作应“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高甲戏新编历史剧《冯谖与孟尝君》由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一级编剧周明执笔,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排。
该剧取材于历史上著名的冯谖投身于孟尝君门下的故事。剧中,冯谖通过弹铗试探孟尝君的心意,为其焚券市义,收取民心。孟尝君失相后,冯谖四处游说助其复取相位。然而,舞台上“主仆”关系最终走向了悲剧——孟尝君默许手下门客屠村泄愤,导致冯谖的母亲被杀害。冯谖悲痛欲绝,看清了孟尝君的真面目,最终与其分道扬镳。
周明回忆,剧团邀请他进行剧本创作时,仅仅交代了要创排一出以冯谖和孟尝君为主题的剧。为了打磨好剧本,他不仅查阅了大量与冯谖和孟尝君有关的历史记载,还详细考究了整个战国的历史风貌,包括那个时代士人、百姓等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
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补充,剧中塑造了冯谖母亲的形象,设计了冯谖对母亲尽孝的故事。此外,周明还让孟尝君身边多了个为其出谋划策的齐姬,甚至把“鸡鸣狗盗”安在两个插科打诨的丑角身上,使本剧在趣味中更加发人深省。
在周明看来,虽然是新编历史剧,但也不能偏离真实历史,一切情节都要在尽力还原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开展。但,史书记载往往较为单薄,如果仅限于还原历史记载,又没有观赏性了。
为了让史书中的人变得有血有肉,更贴近观众的世界,周明说,历史相关典籍并未记载冯谖与孟尝君二人关系的最终走向,在编创过程中,他不再继续往主仆佳话的方向去构造,而是选择让二人分道扬镳,这是基于对史料的充分理解所构思的。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们对史料进行消化整理后,自然而然地觉得,整个故事情节发展到此,它就是这么一个走向。”周明说。
在创作结局时,周明巧妙地让冯谖母亲与孟尝君屠村联系在一起,使这一悲剧结局水到渠成,也将战国时期动乱交织的变局更加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总体而言,历史剧的艺术创作,要遵循大事要有历史依据的原则。对于历史没有记载的细节,要在合理想象的适当创作中,让观众感觉到合情合理。在保证艺术真实的情况下,才能让剧目承载的警世喻人宏愿得其所归。”周明说。
“不希望历史剧变得概念化”
剧中,冯谖得知孟尝君默许屠村导致自己母亲被杀,悲愤难耐,携长铗欲弑孟尝君。然而最终,他未能下手,拂袖而去。
这样的情节引发了不一样的思考。
“冯谖是一个很冷静也很清醒的奇才,对自身和形势都有准确判断。”从古田赶来观剧的观众李清这样评价。她认为,结局突显了整个戏的张力,而冯谖最终放弃复仇,也是基于“侠之大者义”的精神,“毕竟孟尝君活着,客观上来说,也是能庇佑一方百姓的”。
“虽然个人在历史面前是一粒微尘,但冯谖没有被吞噬,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对仁义的清醒。这让我很震撼。”李清说。
来自浙江的观众边女士则注意到戏中加重了对女性角色的刻画。齐姬为孟尝君建言献策,以及冯母对冯谖的教诲,都令她感到新鲜。她觉得,还可以再为女性角色多加戏。
这正是周明渴望的效果。“我不会把主题想好了再编剧,那样就很刻意。”他坦言,创作时他的重点在塑造两个人物,以及呈现人物在相应时代下的故事。至于观众能解读出什么主题内涵,都是可以的,“我不希望把历史剧变成一个概念化的东西”。
关于冯谖放弃复仇,周明认为,这需要创作人员置身于剧中去感同身受。“母亲遇害,第一时间肯定是激愤的。但他毕竟胸怀天下之仁,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杀戮,他选择了放弃。”
周明认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直如初,因此历史剧最好是不带任何评价,追求自然而然的创作和呈现。
“我认为,这与历史剧的情志表达并不相悖,能让现代观众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正如剧中,他呕心沥血编织的冯谖和孟尝君之间的纠葛,代表了在某些社会场域和价值观作用下,人与人间复杂的关系,以及难以识别、难以说清的人性幽微。
当冯谖捶胸顿足、倒地痛哭,不断唱着“我悔,我错”——这是剧中周明最得意之笔。那一刻,创作者和历史完成了对话,观众也开始了对自身的思考。(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实习生 郑玮婕 张馨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马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完工 新装迎客来2024-12-09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