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题:《如果国宝会说话》重播:文物“微纪录”何以叫好又叫座?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
记者从中央电视台获悉,以我国文物珍品为题材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自1月1日首播以来,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好评,并于篮球比分直播:期间重播。
这部每集5分钟的文物“微”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打造,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从我国海量的珍贵文物中精选100件作为“主角”,让沉静的国宝“开口”讲述自身传奇,观众由此感知文物背后的文化大世界,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厚与浩瀚。
“让国宝成为网红”——《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分集导演之一寇慧文表达心愿。播出后的火热效应,让这个心愿初步得以实现。
据统计,截止到2月7日,节目在豆瓣评分高达9.5,央视网视频播放次数达8329万多,独立访问人数达5981万多;海外社交平台浏览量约100万次,独立访问用户60万人。同时,央视纪录频道在新浪微博开设的“如果国宝会说话”话题阅读量突破1.1亿……
“文物虽然静伫,但无时无刻不在表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如果国宝会说话》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我们能一窥文物的精彩,倾听文物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为了让文物“讲”好故事,节目组在文物的选择上费尽心思。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坐标,标记出了中华文明在历史时空中走过的痕迹。”节目组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文明的坐标”为标准,选择的都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对文明进程中具有推进或改变作用的文物,在中华文明形成与传扬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以及能反映生产力水平、人民创造、时代精神、文化传统的文物。
仰韶文化人头壶、贾湖骨笛、何尊……这些具有时代指向性的文物犹如在浩瀚的文明天际中为观众精准定位,使其清晰地看见华夏历史,感受文物里的中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灵动的表达方式、先进的科技手段为这部纪录片增色不少。纪录片摒弃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避免高冷的学术性叙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
每集5分钟的“微纪录”中,文物已然变成一段段具体的故事:越王勾践剑不仅是一柄君王佩剑,还浓缩着吴越争霸曲折跌宕的历史;太阳神鸟金箔不只是一块好看的金片,讲述着三星堆先民对太阳的崇拜以及炉火纯青的锻金技术……
同时,《如果国宝会说话》在推广上十分用心,根据国宝特点设计专属台词,量身定做专属海报。既有“何以为尊,我有中华”这样的正能量主题,也有“长信宫灯照着你”等易于传播的网络语态主题。首批海报投放于世贸天阶巨幕、北京15个地铁站通道等线下渠道后,吸引大量路人拍摄视频和照片,引发了网络二次发酵。
导演徐欢由衷表示:“希望这100个5分钟能够成为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激发观众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渴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