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旅游中,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体验城市中最本土化的韵味。然而,一场深度旅行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体力。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体验他乡风味,成本最低的方式,还得是互换特产。
所谓“互换特产”,就是有交换意愿的双方,通过网络建立联系,约定互寄家乡特产。至于寄什么、寄多少,全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寄出自己熟悉的美食,收获来自远方的美食,这种“互换特产”的方式,既能体验他乡的地道风味,还能结识不同地方的朋友。
如今,“互换特产”已然成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正风靡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各地网友纷纷安利家乡美食,准备特产礼包,互相传递并收获来自远方的温暖。
“对我这种吃货来说,出去旅行就是为了吃好吃的。既然我没法亲自去,舌头也一定要尝尝当地的味道。”才体验过“互换特产”的市民张女士说:“最开始是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个方式,便和一位四川的网友约定进行互换。双方都购买了价值约两三百元的美食,不至于有经济负担,但又能买到不少特产,足够把一张桌子堆得满满当当。她给我寄的都是我从来没吃过的四川食品,而我在购买石狮特产的时候,也发现了许多从没有吃过的石狮美食,这倒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产。虽然网购日益便利,但外地人难免会存在一些“信息差”,难以买到更受当地人青睐的特产。而通过“互换特产”,只要在家等待快递的到来,就能以效率最高的方式获得一份当地人为你精心挑选的城市特色美食大礼包。一方面,“互换特产”通过礼物的流动与交换实现了互通有无;另一方面,那些跨越空间距离来到网友身边的特产,也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暖。
“互换特产”并非明码标价的市场交易,而是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的社会交换。即使参与互换的双方约定特产价格,也难以做到完全“等价交换”。很多时候,“互换特产”凭借的是参与双方的诚意和心意,而不是完全依赖商品及其价格。甚至有些网友还会寄出自己亲手制作的特产,确实难以用价格衡量。
张女士表示,通过“互换特产”不仅吃到了许多从未见过吃过的各地美食,还为日常生活增添了些许惊喜,感受着“开盲盒”带来的新鲜感与满足感。她说:“更为关键的是,‘互换特产’就像一条纽带,让一些人交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让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产生了社会联系和交往。”(张诗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