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受访青年认为青年群体“好好吃饭”成了问题
程禾表示,她一个人去饭店吃饭时总被关注,“本来自己不在乎,结果被周围人的反应弄得很尴尬,反而不如在家随便凑合或点外卖吃得自在”。
“虽然我会做饭,但家里只有我和一只狗。一般回家后会点份外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感觉有点孤单。”李杰说。
调查显示,73.0%的受访青年认为青年群体尤其单身青年,“好好吃饭”成了问题。
“像如今流行的‘双11’节日,就是年轻人孤独感的衍生品。他们通过消费来排解自己的情绪。”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分析,人是一种群体动物,依靠群体获得心理上的寄托和归属。“当一个人总在只有自己的状态下生活,比如宅在家中、沉迷网络等,就会因缺少沟通和交流,增加孤独感,一个人做事时就会感到更加尴尬”。
至于为何青年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去做一些事情,51.8%的受访青年觉得是因为特定场合形单影只很伤感,46.1%的受访青年习惯了“有伴儿”,37.1%的受访青年认为一个人做事没气场,23.2%的受访青年直言害怕孤单,9.5%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胆小内向,不太敢一个人做事。
71.5%受访青年认为商家有必要针对单人食客调整餐厅布局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日本很多餐厅都设有一人就餐的空间,我觉得国内的餐厅也可以借鉴,让我们这些单身人士有一个自在的就餐空间。最好还能专门设置一人套餐,这样单人就餐时既能尝到好吃的菜品,也不会造成浪费。”程禾建议。
张宝义表示,过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十分普遍。而如今婚姻不再是评定人是否幸福的标准。“在国外,单身人群很常见。在国内,尤其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单身青年比率越来越高。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常态,由此催生出来的‘单身经济’在逐渐发展。”张宝义认为,单身群体的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也在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更好地迎合单身群体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的消费服务,让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更加和谐”。
调查显示,71.5%的受访青年认为商家有必要设置单人就餐的空间,其中21.5%的受访青年认为非常有必要。
“其实一个人也有很多乐趣。独自去咖啡厅看书,独自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如果能投入其中,是非常轻松和惬意的,不能把一个人的时光妖魔化。”李杰说。
张宝义认为,个体性的生活不是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每个人都渴望同伴的认可,需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沟通和交流。他表示,虽然信息化时代为一个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除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青年需要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即便是一个人也要主动地接触外界,和社会保持沟通和联系。
青年应如何应对一些独处的场合和事情?62.1%的受访青年建议在独处时尽量欣赏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59.5%的受访青年认为应放松心态,享受独处时光,45.8%的受访青年希望强大内心,学会独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伍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