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阚枫)近段时间,中国“新一线”城市的“抢人才大战”被媒体聚焦。那么,与一线城市相比,中国大学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专门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2016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资料图)
“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凸显
——吸引大学生就业比例上升明显
“新一线”城市是相对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衍生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由媒体于2013年首次提出,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选出。
上述报告选取的“新一线”城市有13个,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数据,2016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3%,高于2015届毕业生1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4%,低于2015届毕业生2个百分点。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0%,高于2015届毕业生3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17%,低于2015届毕业生2个百分点。
数据
数据
资料图:2015年5月28日,山西中医学院大学生自主经营的“创业茶吧”正式营业。韦亮 摄
“新一线”城市更能吸引“创客”
——教育业、零售商业成为创业较集中的行业
虽然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和月收入均低于一线城市毕业生,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环境和机遇可能更好一些。
调查显示,2014至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0%、2.2%、2.1%,比在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分别高0.5个、0.6个、0.7个百分点。
此外,大学毕业三年后,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比例增长明显,且大学生在“新一线”与一线城市的自主创业比例进一步拉大。具体来看,2011至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比例为3.3%、4.2%、4.1%,比在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分别高0.3个、0.7个、0.7个百分点。
报告称,这可能与“新一线”城市的创业园区、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支持有关,更能获得大学生“创客”的青睐。
调查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类,前3位分别为“教育业”(23.1%)、“零售商业”(11.7%)、“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1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超百万立方米 我国页岩气试产最高纪录刷新2025-09-1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