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办证黑产”冰山一角
“证书造假”为何有如此大的市场,如何治理才能“治标”又“治本”?记者在南通市看守所,采访到了本案的几名主要嫌疑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连嫌疑人吴某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他叫“陈老师”。
据南通市公安局民警专案组成员张捷介绍,嫌疑人吴某以前曾是北京某大学的英语老师,研究生毕业。他将假证书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连接起来,从中赚取差价。
嫌疑人吴某:80%以上培训机构都是这种生存方式,有正规培训的需求,也有假证书的需求。如果不帮他把这个问题解决的话,客户是留不住的,就是A公司不做B公司做,那么A公司就把这个客户丢掉了。
做一本“假职称”成本只要10元,包含全套相关材料的印制成本也只要一百块钱左右,而这些培训机构只要做成“一单生意”就能赚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由于“搞正规培训没有做假证的利润高”,在一些如建筑类的培训机构当中甚至出现了畸形的“逆淘汰”。
吴某坦言,使用假证书即便被查出来,违法成本也很低,而假证书可以蒙混过关的原因也是没有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去查询 。
证书查询不统一,造假者有机可乘
警方查明,该团伙在过去五年中仿冒了800多个人社和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以山东、江苏、浙江、陕西、湖南、湖北、西藏等20多个省级人社部门的名义发放职称证书,并在假冒网站上进行所谓的“证书网上查询”。而在国内,技能证书有统一网站可以查询,职称证书却没有。每个省、市的职称证书都是分开的也让造假者有机可乘。
嫌疑人任某,27岁,进入证书造假这个行当的“起点”竟是从大学毕业时购买假证被骗开始。
几年时间里,任某制作了100多个假冒网站,而每本假证书只要能在这些假网站上被查到,就如同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价格从几百元,飙升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任某负责将做假证的信息数据上传到自己制作的假网站里,每上传一条赚200元。到目前的4年时间里,他已经赚了300多万元。
从买假证被骗,连累全家举债,一直到“为假证验真”,开上豪华轿车,仅仅用了四年多时间。但这几年对任某来说,日子并不好过。
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张捷:他也一直是处于那种担惊受怕的状态。他所有的作案用的电脑,家里他妻子也好,父母也好,无论是谁都不允许碰一下。谁要是碰了一下他的电脑,他都要发脾气。犹如黄粱一梦一场空,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哪怕赚了再多的钱,到头来,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张宏业表示,公安机关下一步还要严格依法进行打击,依法进行清理网上相关的一些非法信息,对于涉嫌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打击,而且要全链条地打击,从制作网站的,到发布虚假信息招揽人员的,到最后制作假证的这些,都要打击。同时也提醒那些试图通过购买的方式,来获取相应的资格证明、证书的这些人,也要注意,不要去触碰法律的底线。
责任编辑:刘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超百万立方米 我国页岩气试产最高纪录刷新2025-09-1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