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宋 嵩
11月18日,人民日报联合人民网强国论坛与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对“单独家庭”(即一对夫妻中有一人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做了一项生育意愿的调查。截至19日零时,受访者为6729人,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生育两孩。
根据“20—30岁”、“30—40岁”、“40岁及以上”的年龄段区分,受访者生育两孩意愿分别为47.76%、51.95%、52.23%。在愿意生两孩的受访者中,选择“出台政策马上就生”的在三个年龄段分别占18.63%、59.74%、75.95%。
相对而言,学历更高者更愿意生育两孩,也更倾向于“过几年再生”。
一半以上受访者想生两孩
调查显示,在符合“单独两孩”条件者中,愿意生第二孩的超过一半,达50.73%。其中,50.41%的人表示新政一实施就生,49.59%的人表示过几年再生。此外,不愿生两孩的占1/3,为33.46%,表示“看看再说”的占15.81%。
“近2/3的受访者表示会‘马上就生’或‘看看再说’,与以往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说,该调查表明,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顺应民愿,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在愿意要两孩的人当中,马上就生和过几年再生各占一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与年龄有关。因为30—40岁人群占到被调查者的四成以上,按年龄推算,他们再不抓紧时间生育就要跨越育龄期,这与研究中预期的会有一部分出生堆积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低龄者还有时间观望和积蓄再生一个孩子的经济实力,等待是必然的。
“参加网调者多为城市青年和能够触摸到网络的人,大量的农村人口并未被覆盖在内。”原新说,如果把农村人口也包括在内,愿意响应单独两孩政策生育第二胎的比例还会提高一些。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分析,单独两孩新政实施后的一二年内,可能会出现集中生育,但“堆积”程度并不会严重。因为单独家庭数量不会太多,生育意愿与实际行动之间也有差距,不会出现婴儿潮。“抢生”的大龄高危孕妇可能会对医院产科造成压力,但幼儿园、学校还有三年以上的准备期。
“由于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政策实施各省不会同步进行,其间的时间差可以缓冲生育拥挤。”翟振武说,各省可通过调整人大修改人口计生条例的步伐,错开政策落地时间。
主要原因是“给孩子找个伴”
不愿意生两孩的原因中,“经济成本太高”是主要因素,占56.16%。此外,“太累太辛苦”占16.64%,“工作太忙没时间”占9.01%,生一个就够了、独身主义及其他分别占不到10%。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发展规律,世界各国都一样。”翟振武说,“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单独两孩政策的覆盖对象主要在城市。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歌猛进,城市的高消费、高房价、高物价不断推升孩子的抚养成本,抑制了人们的生育行为。城市职业女性,多生一个孩子还会提高间接成本。因为既忙工作又带孩子,可能会影响工作、失去升迁机会。因此1/4的人因担心“太累太辛苦”、“工作太忙没时间”而放弃两孩。
“中产阶级养育孩子受到的成本约束,主要不是财力,而是时间、精力成本太高。”李建新说,香港、台湾等发达地区的生育意愿多为两个孩子,但实际生育水平都低于这个数字。
“愿意生两孩的原因中,‘给孩子找个伴’和‘防止意外’占比近2/3。说明独生子女的成长生态、健康人格、精神情感等人文需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原新表示,独生子女家庭是高风险家庭、孩子被高度聚焦的家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民众的期盼,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这个民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要么不生,要么就生两个孩子以上,其实也是这种考虑。
“选择生育两孩的原因中,‘养儿防老’位居第四,仅占7%,说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问题需要社会保障,靠孩子养老靠不住。”翟振武说。
最理想的是一男一女
本次调查发现,如果没有生育政策限制,85%的人选择生育一至两个孩子,想生三个以上的仅占6%。
“该调查结果反映了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原新认为,现代生活方式多元选择对抑制生育开始发挥作用,如独身、丁克(双收入无子女家庭)人群,不想生的占9%。
“多次相关调查表明,我国百姓的生育意愿平均为两个孩子左右,最理想的是一男一女。”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说,有人因此质疑,为什么现在要选择单独两孩政策?
王培安介绍,测算表明,无论是同放两孩,还是分放两孩,短时期内总和生育率都会上升到3以上,总人口峰值都要超过15亿。“两孩晚育软着陆”,以年龄作为界限,不宜被群众接受,而且在已取消生育间隔的情况下,再恢复难度很大。继续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以及进一步收紧生育政策,都将导致严重的人口结构性问题,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可以释放一部分生育势能,积累经验,有利于生育水平的总体稳定,为将来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打下扎实的基础。(人民日报记者 李晓宏)
推荐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