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京华时报 羊城晚报
不久前,一条中国援助马其顿23辆校车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普遍不解:11月16日甘肃幼儿园超载校车发生车祸,造成21人死亡,就在此事暴露出我国中小学校车普遍短缺及财政投入不足时,却捐车给比中国富裕的马其顿?近日,资深外交家吴建民(编者注:吴建民曾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驻外大使)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人争论赠马其顿校车反映了弱国心态。
网友的不解属“误解”
吴建民认为,网友争论我国赠送马其顿校车一事存在误解,就是不懂得全世界的事情是连在一起的。他说,老子《道德经》里讲得好:“将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从人家那里得到好处,是短视的、自私的观念。那样做人都不会有很多朋友,何况是一个国家。
吴建民表示,马其顿是个欧洲国家,可能人均GDP比我们还要高,但是对方也有一些困难,国与国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我们援助对方校车,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国家的校车(状况)应该说还不好,我想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你不能说我有一天比人家发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样看起来算盘很精,实际上要吃大亏。”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如果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国家,大家都不愿意跟你来往。国家跟人一样,你一个自私的人,大家都防着你。
他举了个例子:过去在中国还相当困难的时候,我们花了相当于中国当时外汇储备三分之一的1.5亿英镑巨资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了一条铁路。中国人的真诚打动了非洲人民。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时毛主席很感慨,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人家为什么抬你进去?你把非洲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真诚地援助他,他也真诚地帮助你。
争论与弱国心态有关
吴建民指出,我们长期是个穷国,老百姓的视野不可能很开阔。但现在全球化了,国门打开了,我们同世界交往增多。我们重新打开国门才30多年,长期的弱国状态形成了一种弱国心态,长期的闭关锁国形成了一种封闭的心态。“我觉得我们先要更多地向老百姓说明事实的真相,这个并不难解释。比如我谈到的坦赞铁路这个事情,应当是有说服力的,对吧?很多老百姓不了解这个情况,一旦了解了,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非常通情达理,很富有同情心。我小的时候,家里也不富裕,但是妈妈看到人家比我们还困难,就慷慨解囊。我们看到妈妈这样做,觉得妈妈了不起。”
吴建民强调,我们在心态上要摆脱弱国心态。弱国心态就是心眼比较小,同时喜欢显摆,喜欢吹,怕人家瞧不起。本质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我们有些事情想拔高,明明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敢说,非说是我自己的。这是一种弱国心态的反映。“另外一点我觉得是胸怀,中国必须有一个全球的胸怀。就说吃饭问题,我们18亿亩耕地是不够的呀。我们每年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中国增加了七八亿亩耕地,你没有这个行吗?这就是跟世界合作、互通有无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