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股黑色星期四 引全球暴跌

  美国经济可能二次衰退的疑虑,以及欧债危机有持续扩大之虞,让全球乌云密布,大宗商品受重挫,就连福州市场也受到波及

关注理由

  近三年来最惨的股市行情在美国上演:当地时间本周四,美国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4%,遭遇近三年来的重创。除美国外,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股市无一幸免。除了股市,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也是遭遇“滑铁卢”。这几天,“股灾”等字眼充斥全球媒体。

美国经济二次衰退成为人们最担心的问题。而美国衰退预期一旦明朗,对于中国不少制造业和外贸企业,无疑是沉重打击。

【观察】
美股各项纪录接近
2008年金融危机

  记者从招商证券(香港)公司了解到,从本周四到昨晚截稿,全球主要股市全部遭遇暴跌。其中,欧美股市在当地时间本周四连续上演暴跌行情,带动亚洲和欧洲主要市场昨日再现暴跌行情。

  当地时间周四,美国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4%,遭遇近三年来的重创。当天收盘时,道琼斯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狂泻512.76点,跌幅高达4.31%,创下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大跌60.27点,跌幅为4.78%;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36.68点,跌幅为5.08%,这两个股票指数创下2009年年初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股灾”等字眼充斥美国媒体。

  其实,美国股市此次暴跌早有铺垫,本周二,美国道琼斯指数已经遭遇8连阴,创下2008年10月后最长连跌纪录。

  与美国股市相似,欧洲股市周三和周四也相继演绎暴跌行情,基本上都已到14个月来的低位。当地时间4日,欧洲股市收盘暴跌至两年低位,银行股受重创。

  受欧美股市影响,亚洲股市昨天也暴跌。恒生指数下跌5.32%,创2010年9月来新低;东京日经指数下跌3.7%,创3月地震后的新低。近期表现较好的韩国和新加坡、泰国等国股市,跌幅也全部超过3%。

  相对而言,中国A股市场收盘的“成绩单”稍显亮眼。昨天早盘,沪深两市股指大幅低开,沪指最低下探至2605.14点,成为3186点以来的调整新低,而此时成交量也急剧放大,恐慌情绪蔓延。随后,股指在大规模买盘的推动下短时间上扬,后在震荡下挫中报收于2626.42点,下挫2.15%。而深市则下跌1.95%。

【分析】欧美领跌,谁干的?

  对于欧美股市的暴跌,市场上的解释非常多样,有的认为是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悲观判断,有的则怀疑是有巨大的做空力量在背后支持。记者专访了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布罗姆,他表示,很有可能是欧美近期市场信心不足所致,而他也同时剖析了市场普遍认为导致这次暴跌的“疑凶”。

疑凶1:美债危机

  布罗姆表示,美债危机是此次暴跌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除了美国增加的债务上限外,美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也是市场担心的问题。由于地方财政不断缩减开支,美国家庭消费意愿在持续下降,不仅是日常消费品,连不动产、能源等原来交投活跃的交易也在日益萎缩,而美国两党至今没有拿出刺激消费的好办法,持续的悲观情绪最终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疑凶2:对冲基金

  每一次股票市场的暴跌,都会有人怀疑,是不是索罗斯等对冲基金巨头一手炮制的,这次也不例外。对此,布罗姆表示,从目前的数据来分析,这个可能性并不大。他说,今年以来大部分时间里,投资者还处于观望之中,成交量一直低迷。但近几天股票成交量突然放大,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扎堆卖出股票。昨天在纽交所,约有75亿股股票换手,是自去年5月以来的最高成交量。而去年5月的高成交量背后的推手,也是在担心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的投资者心态。

疑凶3:量化宽松

  有国内专家解读称,美股下挫将为第三次量化宽松(QE3)造势,此前曾有三位美联储前理事暗示,支持QE3便足以让股市逆转回升。

  对此说法,布罗姆表示这是过度解读。他说,量化宽松的短期作用可能会使美国消费增加,但是长期来看,量化宽松是在瓦解美国金融霸权,对市场更是利空。

疑凶4:欧洲央行

  欧洲央行4日在德国召开月度会议,外界原本期待欧洲央行出面表态或干预,但行长特里谢拒绝回答是否会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的问题。布罗姆表示,这是此次欧洲股市暴跌的原因之一。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延续一年多的危机并没有乐观的预期,而近日欧洲央行频频含糊其词的表达,特别会引发投资者恐慌,并抛售手上的资产。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球探体育比分:篮球比分直播: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