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在北京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首先,从综合经济竞争力来看,有以下四大发现。其一,与2015年相比,武汉首次跻身第10位,无锡跌出前10行列,台北超越广州跻身第4位。十强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中部地区开始有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西部地区尚无城市进入十强。其二,从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分布来看,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三,中国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入调整期,总体水平出现微幅下降。其四,从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来看,东经110度经线以东和以西地区差异明显:那些具有强竞争力优势的城市皆位于该经线以东的东中部地区。
其次,观察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分项竞争力状况可以得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结论。其一,从企业本体来看,不同地区的企业本体指数的均值从大往小依次是环渤海湾、中部、东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其二,从当地要素来看,不同地区的当地要素指数的均值从大往小依次是东南环渤海湾、东北、西南、中部以及西北地区。其三,从当地需求看,不同地区的当地需求指数的均值从大往小依次是东南、环渤海湾、东北、西南、中部和西北。其四,从软件环境看,不同地区的软件环境指数的均值从大往小依次是东南、环渤海湾、中部、东北、西南、西北。其五,从硬件环境看,不同地区的硬件环境指数的均值从大往小依次是东南、东北、西南、中部、环渤海湾和西北。其六,从全球联系看,不同地区的全球联系指数的均值从大往小依次是东南、环渤海湾、东北、中部、西南和西北。
再次,观察重要经济变量关系和规律,可以得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发现。其一,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省内城市的经济总量差异性在扩大。其二,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差越大的城市,其综合竞争力也相应较高。其三,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的城市,其综合竞争力也相应较低。其四,西北地区城市间人均GDP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地区城市间GDP规模差异较大。其五,总体上看人均GDP较高的城市,其单位产出对空气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小。
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同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城市和部分东部地区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将逐渐凸显。
武汉首次跻身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
与2015年相比,武汉综合经济竞争力首次跻身全国第10位。过去一年,武汉的对外交往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区域创新型城市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一,作为中部地区对外交往的门户城市,武汉市对外交往的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总计有法国、美国、韩国、英国四个国家在汉设立总领馆,俄罗斯预计在武汉设立总领馆。其二,作为全国高铁中心、全国性铁路网中心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城市,武汉市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和重要。其三,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国务院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红利进一步促进了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创新城市的地位。
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报告显示 公共服务水平是 城市宜居重要因素
一、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提升乏力,城市间分化进一步加剧
2016年中国城市整体宜居竞争力水平偏低,只有少数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较高。从区域格局情况看,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在宜居竞争力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只有个别城市在宜居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好的水平,且分布较为零散。
二、宜居水平按城市随人口规模等级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现象
由于近些年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较多资源往往较多向超大型城市倾斜,因此造成人口规模居中的城市在宜居水平方面竞争力不足,但这一结果也预示着人口规模中等的城市在未来宜居城市发展中将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供挖掘。
三、应当合理利用城市间宜居竞争力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
中国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表明在宜居竞争力水平较高的城市周围,与之相距较近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也较高。这一现象表明以城市群为单位实现城市宜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很可能事半功倍。
四、以教育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资源成为决定城市宜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017年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了最新调整,更为全面立体地反映了医疗、教育与安全三方面环境的质量。这一变化也反映出公共服务资源对于城市宜居竞争力的决定作用更为突显。
五、不同行政等级城市间在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均等性
通过计算不同行政等级城市2016年教育环境竞争力得分可以发现,反映城市公共服务竞争力的教育环境分项指标得分呈现出按照城市行政级别由高到低的阶梯状递减分布规律。
六、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与空气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当前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以教育医疗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等性,因此势必吸引更多的人口向资源较丰富的城市聚集,这种聚集一方面使城市经济社会活力得到激发,使得更多的分工与跨领域交叉得以实现,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以空气环境质量下降为代表的城市病问题愈发突显。
无锡跃居宜居竞争力排行榜内地首位
无锡市为江苏省地级市,被誉为“太湖明珠”,2016年在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二,较2015年提高八位。2016年无锡市人均生产总值超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超9200亿元。除了拥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无锡市还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多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同时,根据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评价的分项指标,无锡市在优质的教育环境、健康的医疗环境以及活跃的经济环境方面排名靠前,并在排水管道密度方面排名第二,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排名第十四。
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报告显示 节约和保护城市 水资源尤为重要
一、可持续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中小城市可持续程度较低
目前中国的中小城市可持续程度较低。城市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有将近六成的城市低于全国均值,主要集中在三四线中小城市。
二、城市视角下的知识竞争力:科技资源高度集中在全国十强城市
全国知识城市整体水平薄弱,科技投入产出高度聚集于几个大城市,但半数以上城市都处在底端,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沉重包袱。加大科技成果的产出而且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是目前全国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普遍面临的首要任务。
三、城市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和谐包容:社会安全程度普遍较好
和谐城市竞争力全国较好,城市之间发展相对均衡。和谐社会安定团结,城市还需提高社会包容能力。与国外城市相比我国的犯罪率非常低,城市社会非常安定,人民的安全得到保证。
四、城市视角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全国城市整体水平欠佳
全国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水平欠佳,城市间无明显分化。具体来看,城市耗水耗电问题严重,城市生产生活效率低下,现阶段尤其是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尤为重要。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生产生活仍然比较粗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五、城市视角下的中国城乡协同一体:全国区域分化依然严峻
城乡二元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凸显,城乡一体仍然是城市发展的棘手问题。我国不同规模、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地域的城市普遍都面临着城乡二元的严重问题。
六、城市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多元一本:文化硬件薄弱软实力也不突出
全国城市文化硬件设施普遍落后,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平台。我国作为历史文明古国,城市的历史文明程度普遍较高,但文化软实力并不突出。
七、城市视角下的中国对外全球联系:对外投资和贸易优于对外人员交流
全国城市对外联系整体水平薄弱。我国城市对外人流和交通便利度水平均值远远低于对外物流和对外信息流。商旅人员对外交流层次偏低,航空便利度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
香港蝉联可持续竞争力排行榜首位
具有“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在2016年可持续竞争力中排名全国第一,历史上,香港文化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互相碰撞、渗透、交融之地,1997年回归以后,香港依旧保持着经济自由、法律制度完备的世界领先位置,从制度上保障了香港的自由开放、融合中西、商业都市型的多元混合体系。香港知识城市竞争力排名第四,和谐城市排名第十七位,生态城市和全域城市排名第二,文化城市排名第八,信息城市排名第一。从具体指标来看,香港全部指标均比较靠前,但相比内地城市而言香港的万人刑事案件逮捕人数偏高。未来香港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之上需在改善社会和谐、相融相通方面做出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