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
《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答记者问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四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计)划。为此,记者就《规划》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编制实施《规划》?
答: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资源接续地,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更是我国发展重要回旋余地和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李克强总理强调,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继续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的优先位置,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对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自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国务院已先后批复实施了3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计)划,为从宏观层面加强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统筹引导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五年规划,对于巩固西部大开发良好态势,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规划》。
问:“十二五”期间,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地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向好的良好势头,西部地区各项主要指标增速继续领先四大板块,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一是着力抓好重点区域发展。一手抓重点经济区的培育壮大,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支持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先后批复了甘肃兰州、陕西西咸、贵州贵安、四川天府等一批国家级新区以及宁夏、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出台了支持陕甘宁、毕节、左右江革命老区,以及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特困民族自治州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积极推进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勐腊(磨憨)、内蒙古满洲里、二连浩特等5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工作。
二是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一直是西部地区的短板,我们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十二五”期间,新开工建设了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127项,投资总规模2.72万亿元。新建铁路1.2万公里,新建公路21.5万公里,建成了四川亭子口、小井沟、贵州黔中、西藏旁多等一批大型水利枢纽、重点骨干水源工程以及重点流域治理工程,解决了数千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和最后一批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三是着力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我们紧紧扭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个牛鼻子不放,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落实好对西部地区企业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推动西部地区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物流为代表的新产业和新业态蓬勃发展。
四是着力抓好城乡统筹和社会事业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统筹推进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1.2%,分别高于全国0.2和1.0个百分点。完成芦山地震灾区三年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动鲁甸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认真总结推广恢复重建经验。
五是着力抓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始终紧紧抓住生态环境建设不放松,重点推动五大生态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试点工作,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启动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了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继续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西南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西部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以巩固。
问:《规划》有什么特点?
答:《规划》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体现了“两遵循三结合”的特点。
两个遵循,即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遵循。《规划》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突出矛盾,确定了总体思路和篇章结构。同时,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经逐层分解、逐项比对,测算确定了《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指标。
三个结合,即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外部环境与内部需求相结合。例如,《规划》在空间布局部分充分继承了“十二五”提出的功能区划分,并根据新发展理念提出建设绿色发展引领区。鉴于项目实施对规划的重要意义,《规划》按照补短板、调结构的要求,首次将逾百项有重要影响、具备一定前期工作基础但又未纳入国家“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工程项目以附件形式列出,作为后期推进的优先备选。同时,考虑到国内外环境变化对西部地区的重要影响,《规划》以国际视野寻找和体现西部地区在新形势下的定位变化和诉求变化。
问:《规划》确定的“十三五”西部大开发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规划》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两大关键,增强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上取得阶段性突破,在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巩固边疆安全稳定、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上作出更大贡献,推动西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发展目标和指标?
答:《规划》明确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状况再上新的台阶。具体目标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实质性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等六方面。
在指标设计上,《规划》顺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面向供给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产业结构、生态环保等分别设置具体指标,构建既体现国家改革发展战略意图,又反映地方发展需求,既反映总量变化,又反映结构变化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社会发展、创新能力等四方面的15项指标。其中,资源环境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其余为预期性指标。指标值的设定充分考虑了西部地区实际和与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衔接的要求。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规划》明确了10方面重点任务。
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方面,进一步强化主体功能,规范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突出发展轴带和通道,努力构建功能边界清晰、空间利用高效、类型区划规范的集约优化的空间开发格局。培育建设重点创新试验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内陆沿边开放试验区等一批主题特色鲜明的功能区。
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要利用好金山银山,又要保护好绿水青山。《规划》提出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发展的薄弱环节,又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规划》提出在提升国民教育质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等领域集中力量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西部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规划》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针对不同贫困类型分类施策,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西部地区能否成功爬坡过坎,实现转型升级,关键在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和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坚持开放引领发展方面。牢牢把握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等重大决策的机遇,《规划》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培育多层次开放合作机制,推进同有关国家务实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仍是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规划》提出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强化设施管护,加快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西部地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规划》提出塑造西部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资源优势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条齐备、生态承载合理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方面。西部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农业的良好基础。《规划》提出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地域特色突出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西部地区城镇化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规划》提出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优化城镇体系布局与形态,加强对西部城镇的分类指导,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