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明年就60周岁了,能享受各种福利。然而身份证上的年龄却比实际小了10岁,这可怎么办啊?”近年来,为了自己年龄的更正问题,美林街道溪一村的黄彩云和老伴黄健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结果。
美林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将对黄彩云的资料进行调查核实,如果核实正确,将向上级报批年龄更正申请。
登记表上年龄有改动痕迹1956变成1966
“这几年,为了老伴的年龄问题,没少奔波。”昨日,在溪一村家中,看着手里的材料,黄健长叹了一口气,“本来都想放弃了,但想一想又很不甘心”。
黄健说,几年前,户口簿换新的。有一天,他翻开时发现老伴的年龄错了,“年龄少了10岁”。
他当时询问村干部缘由,得到回应是:“待到下次人口普查,再改正过来就可以了”。
当时,他们就没怎么在意,没要求立马更正,“如果当时改过来,就没后面那么多事了”。
记者在老人提供的材料上看到,黄健家的户口簿上黄彩云一栏的年龄为“1966年3月22日”,而在美林街道溪一村常住人口登记表上,年龄一栏有明显被改动的痕迹。
“登记表上用黑色笔写着‘1956’年,比较明显,但仔细一看,会发现有人用浅蓝色水笔把‘1956’中的‘5’改成‘6’。”黄健说,可能是因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的日期被改动,在录入电脑时,就直接把他老伴的年龄登记为1966年,“这一差就是10岁”。
对于年龄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被改,黄健一家至今不清楚,“问村里,他们都说不知道”。
“随着年龄增大,和我同龄的老人都将开始享受补贴,而我却享受不了。”黄彩云说,因年龄差了10岁,本来明年她就满60周岁,每月能领近100元社保。现在,不仅不能领钱,还要多交10年费用。
两次改名加上早期不重视年龄更正之路困难重重
那么,为什么黄彩云年龄更正这么困难,这还得从她两次更名说起。
“我是1956年在东田出生,父母为我取名黄厘。”黄彩云说,年长后,她嫁到英都镇良山村,因夫家觉得黄厘这名字不好听,就改为“黄惠英”。
几年后,与丈夫关系破裂,两人协议离婚。1987年,当时的黄惠英改嫁到美林街道溪一村。这次,因与丈夫黄健亲戚名字相同,她再一次改名为如今的“黄彩云”。
对于她来说,黄厘、黄惠英、黄彩云都是她一人,只因各种原因,称呼不同而已。但因多次更名,加之自己先前对年龄更改不重视,这给黄彩云的年龄更正之路埋下重重困难。
几年过去了,一家人也渐渐淡忘年龄错误的事。
2009年,黄彩云因身体不适入院治疗,当时在办理入院时,家人在年龄一栏里写上53岁。然而在办理医保报销时却被卡住了,“医院工作人员说根据身份证上年龄推算,黄彩云是43岁,我们给她填53岁,信息不正确。”黄健说,在与医院沟通解释后,事情才得到解决。
经此一事,黄健立即到美林派出所询问年龄更正的事,“工作人员说比较难处理”。
为了证明身份证年龄比实际年龄少10岁,两位老人没少奔走,但收效甚微。2013年,黄健从英都镇良山村村委会要到“黄惠英”资料,在当时的登记表上写明“黄惠英1956年3月出生”,并盖有村委会印章和“与原件相符”的说法。
本以为有了村委会证明,事情能就解决。“美林派出所说村里的证明不能完全证明,需英都派出所提供的材料。”当时,老人到英都派出所,工作人员为其多次寻找,“都找不到黄惠英的材料”。
部门如果信息核实正确将上报申请年龄更正
黄健说,身份证上年龄错误很明显,因黄彩云1976年结婚,大女儿是1979年出生,如若黄彩云是1966年出生,相当于黄彩云10岁结婚、13岁生女。“既不符合法定年龄,也不可能领到民政部门颁发的结婚证,更加不符合正常逻辑。”
今年年初,听闻年龄更正一事有望,老人再次奔波起来。
18日,黄健和老伴再次到英都镇派出所,“1987年从英都迁出,原户口是良山村同后埔。”老人提供了两个信息,但派出所工作人员多次寻找,仍是没有找到。
“不是同后埔,是良山村东南片区。”老人的姐夫在询问黄彩云的前夫后获知,地址出错了。
“后来到派出所说是东南片区,一下子就找到‘黄惠英’的相关信息。”两位老人高兴地说。
昨日一大早,在记者的陪同下,黄健和黄彩云到美林派出所,带上英都派出所提供的材料,包括黄彩云的迁移证存根、常住人口登记表信息等。
美林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对两位老人、子女、村干部等进行调查,核实“黄惠英”和“黄彩云”是否为同一人。如果核实正确,将向上级报批年龄更正申请。
“事情到现在,总算是有眉目了,希望能尽快更正过来。”年龄更正有了很大进展,黄彩云终于长舒一口气。(记者 庄晓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篮球比分直播::城舰共话鱼水深情2025-09-12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