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夏日的气味渐渐弥漫开。在码头镇东大村,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上,“丰收梦”三个大字,煞是显眼。
“盼望丰产,少自然灾害,年年好收成。”70岁的农民张联财朴实的愿望,通过在秧苗田里种出的“丰收梦”字样传递出来了。
四十年专做一件事
在东大村,张联财是大名鼎鼎的水稻专家,被称为咱厝的“袁隆平”。1965年,从中学毕业后成为东大村科技组组长推广科学种田以来,他一辈子专做一件事——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和推广工作。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稻田里捣鼓水稻,闲不下来。”张联财的爱人告诉记者,从最初的“认真3号”到优质稻主推新品种“东联5号”,农民纷纷引种,给了他最大的肯定。
记者了解到,张联财租种的100多亩稻田里有试验产种田、有繁育良种田,里面每一小块种植地,都挂着一块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稻种的名字。谈到秧苗田里的“丰收梦”字样,张联财告诉记者,这是利用不同稻种颜色的不同,种植出来的。
“这是我的梦想,种田要丰收,大家才能吃好。”如今,张联财还在继续追求自己的丰收梦,除了产量外,培育出口感更好、营养更高的稻米是他的目标。
家里成“农校”
在张联财家里,设有一间教室,摆放着10多张长桌,有40多张座椅。这里,将成为我市培训农民的场所之一。
“张联财是水稻产业拔尖人才,在这里设置农民田间学校,是推动农技推广方法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的综合载体,是乡镇一级农技推广向村延伸的重要平台,也能切实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农海局工作人员小林表示,目前,市农海局已经开设了5所农民田间学校,张联财家是本月新设的。
“学校将以农民为中心,以水稻农田为课堂,成为突出互动式特点的田间技术培训场所。”小林说,学校的建立实现了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
“我将作为老师为农民开课,培训他们科学种田,选种良种,推广水稻种植技术,帮助实现农民的丰收梦。”张联财说。
据了解,学校培训内容将包含农业“五新技术”,农产品“三标”创建,农产品市场销售、经纪人培育等。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记者 何雪莲 卓晓熹 通讯员 林连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篮球比分直播::城舰共话鱼水深情2025-09-12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