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闽南网讯 “阿婆,你们今天中午吃什么啊?”
“乌鸡洋参汤、文蛤炖蛋,红烧魟鱼、葫芦瓜炒虾米。”
“这么好料!那肯定得交不少钱吧。”
“不多不多,我一个月就交85元,岁数再大点的还免钱呢!”
南安霞美镇金山村敬老养生馆里,这么好的伙食,可不是人人都能吃上的,只有本村70周岁以上的老人才能来。每月最多只要缴上几十元,就能在这里享用三餐,保证新鲜美味又热乎,还能顺便跟老伙伴们聚聚闲聊。
从上个月22日开始营业至今,养生馆已经有60多位常客了,村支部书记吴金荣很是自豪,“多亏乡贤们的捐款,现在老人们吃得更好更有营养。只要是符合条件的老人,我们都动员他们来参加。”
村委会建养生馆 让老人吃得好一点
金山村7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40多位,大多和子女分开居住,有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回不了几趟家。老人家自个儿弄饭,有的是怎么简单怎么来,常常熬一锅粥吃上一整天,愣是把剩菜剩饭吃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3月,村委会决定把村里的文体馆好好装修一下,建一座敬老养生馆,让村里的老人们一日三餐吃得好一点。听说这个主意,在外做厨具生意的乡贤吴先生很是赞同,一下就拿出了十万元,还捐献了厨具和桌椅。他说,如果以后办得好,他愿意继续掏腰包。其他乡贤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4月22日,养生馆开张第一天,就迎来了50多位客人。村委会说,这里供应一日三餐,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只需缴纳85元,80周岁以上的50元,90周岁以上的则完全免费。
这么一点点钱,当然不够吃。每月,村委会还会为每位老人补贴200元以上。
食材一定要新鲜 太凉易“发”都不行
昨天上午10点多,尽管距离开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不少老年人已经三三两两地聚到养生馆,打牌、看电视、聊天。相比于老人们的悠哉,厨房里可是忙开了,洗菜、切菜、蒸饭、刷锅……各项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养生馆负责人老吴可讲究了,他说,给老人家吃的东西,首先食材要新鲜,绝对不能有隔夜的饭菜;其次,太凉和容易“发”(指中医里很可能引起旧病复发的食物)的都要避免;最后,东西要够烂,好嚼易消化。日常三餐基本遵循这么一条规律,那就是早餐要吃好,稀饭、豆浆、面线糊;午餐要吃饱,两荤一素一个汤;晚餐稍微吃简单一点,一荤一素一个汤。为了照顾部分老人家的饮食习惯,晚餐干饭稀饭都要备着。
好吃还有伴话仙 比在家吃还高兴
11点多,开饭了。老人们从架子上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饭缸,开始排队打饭。
说起养生馆的饭菜,老人们可是赞不绝口,“这么多样菜,很丰富啊”,“菜很好吃,每顿都不一样”,“来吃饭还有伴话仙(闽南语,聊天),比在家吃还高兴”。
角落里,两位满头银丝的老伯拿出自带的老酒倒了了满满两碗。他们一位68岁一位76岁,都说,这里有现成的下酒菜和酒友,只要想喝,带点酒过来就行了,悠哉乐哉。
92岁的黄阿婆,是目前最年长的客人。她平时和大儿子一起居住,中午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在外工作,她就把早上剩下的稀饭热一热将就一顿。一听村里要给老人做饭,黄阿婆马上就和厝边两位阿婆结伴来了。
刚开始,孙子挺不能理解,“难道家里就少了那碗饭给你吃吗?为什么一定要到外面去吃?”
不过老人家说,“这里请了厨师,煮得很好吃,在家都没有这么多菜,而且在这边吃饭有人一起说话。”慢慢地,看老人开心,孙子也就接受了,“现在我要出门,孙子都会跟我说,阿嬷你路上小心慢走哦!要是遇上下雨天,他就会劝我留在家吃饭,怕我路上摔了。”
弄个用膳挂签牌 谁缺席赶紧去瞧瞧
吃完饭,看看电视聊聊天。顺便瞅瞅墙上的一周菜谱安排,看看明天三餐吃什么。
墙上还有个养生馆的“日常进货明细公示”,细到小葱大蒜都标明。村支书吴金荣说,有时候,老人的儿孙们也会来探探头,看到老人家吃得好,一高兴,多少都会捐些钱。进货明细公示,也算是让这些钱花得明白。
接下来,养生馆还将设置一处用膳挂签牌,哪位老人第二天有事不能来吃饭,就挂上牌子,免得饭菜做多了浪费。哪位老人要是突然没来,村里就赶紧请邻居过去瞧瞧,看老人家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也好有个照应。(本网记者 吴佳弘 黄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