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午,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进乐峰镇飞云村,曾经闲置的土地已变身为梯田,顺着山势层层叠叠,如一条条青色游龙在稻田里飞舞,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田里忙活着,嫩绿的秧苗随风摇曳、生机盎然,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农忙画卷。
乐峰镇属于山区乡镇,飞云村更是坐落在山腰上,由于水源稀缺,加上严苛的耕地条件,很多村民都放弃种植水稻,这也导致了很多良田变旱田,甚至长出了灌木丛。今年以来,该镇多管齐下,积极推进耕地恢复、土地开发、旱改水等项目,不仅盘活了稀缺的水土资源,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把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进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来到飞云村华溪自然村,在一辆辆挖掘机的作业下,一棵棵桉树连根拔起,随后,被工人用切割机切割成一段段,运输开去。另外一旁,已经完成复耕的山地上,一个个村民忙着种植瓜果蔬菜。
飞云村党支部书记潘虹山告诉记者,这里原本都是旱田,后来,由于缺乏水源,村民就在田里种上桉树。今年以来,村里大力推进土地复耕工作。网格员潘冰峰更是利用周末、节假日、晚上等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土地复耕工作顺利开展,也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
“目前,华溪自然村共有90多亩土地完成开发,并种植了玉米、花生、芋头、木薯、水稻,还有40多亩土地仍在开发中,总投入30多万元。待全部实现复耕后,村里计划将这片良田盘活流转,带动农户增收。”潘虹山说。
提起土地复耕,最让潘虹山引以为傲的,便是位于飞云村西姑庵山上的20多亩水田。在这片水田里,水稻秧苗郁郁葱葱,茁壮成长。一块块梯田整整齐齐,水面倒映出蓝天白云。
据悉,这些秧苗才刚种下不久,由于有了水源,水稻生长速度很快。为了将西姑庵山改造成水田,村里花了整整5年,他们用挖掘机将这里平整成了梯田,并修建了一条灌溉水渠,前后共投入150多万元。
在炉中村路下自然村和林仔口自然村,40多亩的旱田也被改造成了水田,种上了绿油油的秧苗。稻田边,一条条水渠从山上流淌下来,流进田里,滋润着每一寸土地,也滋润着村民的心。
村民老潘告诉记者,这里原本都是山泉水灌溉的田地,后来,山腰上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因水源不足,水田都变成旱田。大家就种上地瓜、木薯等作物。“去年,村干部说要推进旱改水工程,还无偿提供水稻秧苗、无偿播种、无偿收割等服务,让我们重拾种水稻的信心,真的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项目。”
炉中村党委委员潘大海说,去年,村里开始入户,做起了近百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在得到村民们大力支持后,村里投入30多万元,引水渠、改水田、种秧苗。“经过农民10天左右的播种,这40多亩水田便插满秧苗,村民很是开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灌溉水渠的建设,提升粮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乐峰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雷燕铭说,乐峰镇严格落实《扶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若干措施》,各村更是大力将粮食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列入村里重要工作之一。在村干部的努力下,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提升粮食产量,还助力乐峰镇乡村振兴建设。
南安市自然资源局乐峰所所长赖世贤介绍,去年,乐峰镇完成230多亩的耕地恢复,今年第一季度完成90多亩耕地恢复。此外,乐峰镇每次利用党政会、周例会部署工作,工作人员到每个村每个角落去指导,推动土地开发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今年年底完成旱改水40多亩,新增耕地30多亩,推进两个土地开发项目尽快立项。”
(记者 黄俊涛 李想 通讯员 黄婉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