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声起,弦声为伴……春晚舞台上,一首《百鸟归巢》,通过音、形、声多重角度,将南音的瑰丽世界向众人徐徐展开,也让南音乐器在全国观众面前正式露面。
1000多年来,南曲声声,千年之音亘古不断,这背后更少不了民族乐器手艺人的坚守。在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就有一位手艺人,20多年来坚持制作洞箫、二弦,甚至让南音乐器走出了国门。日前公布的南安市第九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他申请的南音乐器制作技艺赫然在列。11日,记者走近手艺人黄景来,了解他和南音乐器的故事。
把爱好变成事业一做就是20多年
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黄景来的箫弦工作室便藏在旭山村社坛自然村的一座古厝中。
当记者走进古厝时,只见黄景来戴着眼镜,伏坐于一张摆满工具的桌子前,手握南音洞箫,聚精会神地钻孔,置身其中,手工制作独有的韵味扑面而来。
“我爷爷和爸爸都很喜欢南音,从我记事起,就看着他们自己做二弦、拉二弦。”从小便对南音耳濡目染的黄景来,也对南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精通二弦的他,常以南音“会友”,还到篮球比分直播:府文庙南音传习所演奏南音。“以前每天晚上都会去那里和南音爱好者一起演奏南音,直到疫情这几年才停下来。”黄景来告诉记者,自己也尝试过办工厂、开歌舞厅,但都以失败告终。
“兄弟,你这二弦做得真精巧,要不就转卖给我吧,你自己再做一把!”正当黄景来感到迷茫时,朋友的一句话,让他萌生了制作乐器售卖的想法。
“弹而优则制,你弹得这么好,又有一门手艺,何不尝试看看呢!”……在朋友们的鼓励下,黄景来开始尝试制作二弦、洞箫。
黄景来介绍,南音二弦的制作中包含力学、声学、美学等原理,任何一道工序都须极其严谨,一旦疏忽都会影响二弦质量。“刚开始制作确实比较困难,琴筒壁的厚度很讲究,太厚了音色太闷、发不出来,太薄了音色又很松散,如果不过关,就打磨到满意为止,一把二弦就要做上半个多月。”虽然起初一年卖不出几十把,黄景来却坚持了20多年,将爱好变成了职业。
以“匠心”对待乐器 洞箫远销至海外
记者注意到,在黄景来的工作室里,还堆积着不少毛竹,“这是用来制作洞箫的,洞箫的竹材以小毛竹为主,长度在55到58厘米,要将竹子阴干两年后才可制作。”黄景来介绍。
他告诉记者,要让一根生长在竹林中的竹子变成发出悠扬乐曲的乐器,需要阴干、去皮、烤竹、烫孔、校音、打磨……算下来,总共有80多道工序。
而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日子里,制作乐器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打通竹节、给竹节钻孔洞,都是手工制成,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手掌磨破皮流血,更是家常便饭。”而就在这日复一日地磨炼中,黄景来的手艺也越发精湛。
“制作洞箫,既要遵循传统的‘十目九节’的规制,还要控制管壁的厚薄、指孔的排布,更要懂音律。”为了做好洞箫,黄景来还学会了吹洞箫,“这样,一把箫做得好不好,只要一吹,感受下每个孔洞的音色,立刻就能知道。”
20多年的匠心坚持,让他手上的乐器制作技艺越来越炉火纯青,通过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如今黄景来的工作室一年能售出洞箫、二弦两三百把,他的乐器不仅为篮球比分直播:市南音传承中心、球探体育比分:梨园系传承中心与多所中小学指定使用,甚至远销香港、台湾,乃至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
这些年,为了让箫弦制作技艺在传承路上走得更远,黄景来也开始招收学徒。“南音乐器制作所需时间长,收益回报慢,技术要求高,学这门手艺需要有很强的耐心,能忍受得了寂寞,还要不怕脏累。”令黄景来欣慰的是,随着南音的推广复兴,越来越多人喜欢南音,如今工作室也有了2个学徒,最小的才15岁,传承迎来曙光。
作为南音的传承载体,南音乐器的地位举足轻重,依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乐器制作师流传至今,对黄景来而言,箫弦是生活也是热爱,更是对传统手工艺的敬畏与坚守。(海丝商报记者 赖香珠 李想 通讯员 陈海波 王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一对非遗花灯 一段海峡情缘2025-01-20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