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我市侨光中学、南安一中分获佳绩。
其中,侨光中学老师叶永谦的科教制作项目《一套能源转换演示装置的设计及其应用浅探》荣获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学生陈宇勋制作的项目《基于LabVIEW的光的折射定律探究仪》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学生物理类二等奖。南安一中史双田、郭朝阳、苏掌珠3位老师指导,陈曦、陈映龙、林薇3位同学研究的《教育教学“口头禅”的心理探究与能量效应》创新实践课题(有关该课题的报道详见本报3月27日7版)荣获全国社会科学类三等奖。
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这个成绩对于侨光中学来说是个历史性突破。近日,记者走进侨光中学,了解获奖者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
乐于研究他和妻子是学校的“创新侠侣”
叶永谦和他爱人张翠霞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创新侠侣”。此前,叶永谦的科教制作项目《一套能源转换演示装置的设计及其应用浅探》、张翠霞的科教方案《武荣精神探源》均获省级一等奖。
“这套演示装置主要用于教学。”叶永谦说,构思这套装置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清洁能源的存在、转化和利用。
叶永谦说,这套装置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热能。以前,实验室内并没有这种装置,存在教学空白,如今填补了这一空白。
虽然妻子张翠霞的科教方案没能在此次全国大赛上获奖,但一路走来,两人都相互支持。
“她是惠安人,却对南安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叶永谦说,妻子在探究南安历史文化时,发现南安的“尚武”精神,就着手研究“尚武”精神对于南安民风、经商、现状等方面的影响,并与日本武士道、欧洲骑士精神对比,写成《武荣精神探源》。
凭此课题,张翠霞在省级大赛上被授予“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全省只有5名。
费时一年16岁少年将奇想变成现实
16岁的陈宇勋今年刚升上初三,他父亲是侨光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母亲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父母熏陶下,陈宇勋从小酷爱数学、物理。
当他还在读小学时,就开始接触物理方面的书籍。“六年级看到关于光的折射知识,只觉得正弦值的计算过程很复杂,不知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陈宇勋说,他将这个想法埋在心底。
初一时,陈宇勋参加学校机器人制作比赛,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有一天,陈宇勋灵光一现:“不知道能不能利用机器视觉来自动读取角度,算出正弦值?”
兴奋的陈宇勋将这一想法告诉指导老师陈毓华,陈宇勋说:“陈毓华老师从小带我玩,我们关系比较好,他当时叫我先搜集资料,查看是否已有这方面研究。”
搜集后,陈宇勋发现,虽然有类似研究,但比较粗糙,不能实现实时读取。于是,陈宇勋开始动手对仪器进行研究。
其间,陈宇勋遇到一个困难——如何编写一套适合该实验的程序。“花了四五个月时间,想得头发都快白了。”陈宇勋一度想过放弃。
后来,陈毓华不时地帮他理清思路,给他指引方向,陈宇勋终于编写出该实验程序。陈宇勋说,他随即寻找做仪器的材料,废木头、窗帘架、激光笔等,完成作品“基于Lab?VIEW的光的折射定律探究仪”。
陈宇勋说,该作品创新点在于实现角度的自动测量、实时读取,并借助计算机处理数据,解决光的折射定律教学中数据处理不便的难题,“通过仪器,学生学得快,老师教学也轻松”。(记者 苏明明 通讯员 蔡建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珍稀 “访客” 西黄鹡鸰现身 篮球比分直播:鸟类家族2025-04-1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