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剧照
印度电影 《摔跤吧! 爸爸》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映32天,累计票房10.6亿元,目前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五,或将超越《金刚:骷髅岛》。这部印度电影讲述几个农村女孩在父亲的训练下,练习摔跤,实现人生逆袭的励志故事,电影本身也成了一个电影市场的励志样本。影片主演阿米尔·汗几天前发了一条微博,感谢中国观众的热情和中方发行的支持。因为影片火爆的票房、口碑,以及它能在充满变数的中国影市坚持相当长的一个放映周期,于是这部本身并不复杂的印度电影变得耐人寻味起来。围绕着它,有毫无保留的赞美,也有措辞尖利的争议,透过这些喧嚣,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印度电影和中国观众的这一轮“短兵相接”,带来的关键提示是什么?
———编者的话
在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前,印度电影《摔跤吧! 爸爸》已经在中国电影市场引发持续的关注度。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从影片本身的叙事、人物塑造和价值立场,延伸到“宝莱坞击败好莱坞”“演员如何敬业”“体育类型电影对中国市场是否有效”“直面现实才是电影的出路”等等的大命题,于是,这部原本不太复杂的印度电影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电影里一位父亲训练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故事,在印度有原型,但是我们有必要警觉,这部电影并不能简单地被理解成“印度的现实”,电影只是电影,是对现实的选择、编织和再现。
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而言,在这里看到的“印度”仍然是异域奇观。诚然,当我们看到一个印度家庭拼搏奋斗的励志故事,顺理成章地和主角们产生共情,分享豪迈的情绪,为他们鼓掌。然而需要留意的是,“山村女性的命运抗争”这类戏剧主题很久以前就不再是中国电影制作中的主要议题,认为《摔跤吧!爸爸》在现实主义的维度冲击了中国电影市场,这个看法其实是不太站得住脚的———触动观众的,不是“现实”本身的断面和碎片,而是现实被呈现的方式,以及在这过程中制造的强烈情感效应。
影片中,创作者固然以喜剧的批判姿态揶揄了一部分印度的现状,比如父亲带领女儿们挑战的“乡村偏见”,比如行事荒唐的官僚、体育界的潜规则和同行之间的倾轧……但漫画式的片段和细节并不足以应对“印度的现实”这个庞杂的命题。现实主义的路径在电影里的真正实现,在于“爸爸”形象的塑造。
通过大量观众反馈和影评,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爸爸”是很受争议的,有人赞美他的热血激情,有人质疑他的“家长式强悍”。在这一点上,这部被认为“打败好莱坞的宝莱坞电影”,恰恰学到了好莱坞商业大制作最核心的原则:价值表达的开放和暧昧。
这个父亲的选择,出发点是自私的,他让女儿去圆自己的梦,为了自己的追求垄断了她们的未来,成为她们命运的主宰。但是,逆水行舟的奋斗荣誉感,极大程度地抵消了父亲形象中自私的一面。更微妙的是,女儿们走“父亲安排好的道路”,成了印度传统乡村女性解放的正面样本:去实现爸爸的梦想,总要好过14岁就嫁给一个陌生男性过完相夫教子的一生。于是,父亲的光环多了一层,他成为挑战传统陋习的英雄。
这套叙事的逻辑,让这个家庭内部的关系构成了价值判断的困境,“听命于父亲”是需要被反思的前现代处境,“谁说女子不如男”又完全是现代语境的表达。电影里最重要的一场戏份,是女儿争夺金牌时,父亲意外地被关进杂物间,缺席了现场。这个段落可以得到慷慨的正能量解读:女儿终于离开父亲的羽翼,独立面对艰难险境,完成绝地反击;但它同时暗含着让人心惊的潜台词:一个“不在场”的父亲,真正实现在精神层面管理着女儿。
戏剧始终在矛盾和两难的维度中展开,直到电影迎来煽情的高潮:女儿把赢得的金牌递给父亲,父亲再给女儿戴上,说出“你是我的骄傲!”当叙事回到“父女亲情”的安全套路里,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在普遍人性的角度就很难苛责它,因为“父亲以女儿的成功为荣”是大众普遍会接受的一种情感。“女儿被迫成为摔跤运动员”的痛苦,被喜剧的结局化解了,更进一步,转换成“父亲带领女儿证明女性能力”的现代意识。
我们有必要注意到,影片以姑娘们的“堂兄”的视角展开叙事,这是一个滑稽、倒霉、不断制造笑料的角色,电影里大量的喜剧噱头是由他制造的,因为他的旁观、介入,父女之间的“性别冲突”和“尊卑矛盾”一次次地以闹剧的方式被转移、被缓解。堂兄成为一种类似“干扰剂”的存在,戏剧冲突中尖锐的杀伤力因为他的存在,极大程度地缓和了。
在影片这套完整叙事里,一个让人难下定论的父亲,隐喻了印度欲说还休的现实,或者说,印度在这部电影里缩影成这位父亲。在这个意义上,《摔跤吧!爸爸》不仅制作水准、表演水准、歌舞都值得认可,它对于一部优秀电影的关键提示在于,不仅是选择什么样的“现实”作为戏剧主题,更重要的是“处理现实的方式”。
记得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在中国的一次讲座中提到一个观念,他认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全球化”,其实在20世纪初的文学领域里已经迅猛展开了,西方的“小说”和“戏剧”成为全球化的叙事语言。
借用帕慕克的表述,电影同理,电影领域的“全球化”体现为好莱坞电影语言的垄断。在这一点上,《摔跤吧! 爸爸》是个绝佳的案例,影片尽管大量使用印度特征的音乐,但整体的影像语言完全是标准的国际化的讲述方式,它的剧作思维、镜头语言和剪辑思路等,和好莱坞电影没有差异。从“好莱坞 (Hollywood)”俨化出的词语“宝莱坞(Bollywood)”,本质上就意味着好莱坞才是电影工业的核心词汇,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当我们感慨《摔跤吧!爸爸》的制作水准和作品完成度时候,当我们叹服男主角阿米尔·汗的敬业精神时,我们探讨的其实是电影工业普遍需要恪守的职业伦理和标准。如果一定要拿《摔跤吧!爸爸》当作中国电影创作的参照物,那么当下中国电影如何在编、导、演的方方面面完善“工业”的标准,才是值得深思的,这也是中国电影能够提供更多让观众满意的产品的根本前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