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没回来,这次回来发现家乡变了模样,更整洁更漂亮了,让我对今后的新村建设充满了期待。”昨日,长期在外地从事高速公路监理的永定区坎市镇浮山村村民卢启康目睹村里的巨大变化后十分感慨。而在卢启康家不远处的乐耕堂,工人正在拆除路边的鸡舍,准备用于种植花卉。村子里,处处洋溢着建设发展的活力。
半年前的浮山村可不是这个样子,去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督查中,村里的农房整治工作被列入整改范围。经镇村两级逐户逐栋核实,村里列为需拆除的“空心房”共302座、建筑面积36202平方米,列为需修缮保护的农房76座、建筑面积33101平方米,工作量和推进难度都较大。村支书卢松华告诉记者,对此,镇、村都成立了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分片组建了上角、中角、下角等3个片区村民理事会,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的协调动员作用,进一步增强村民参与整治工作的主人翁意识。80岁的村民卢培森积极响应号召,带头签订“一户一宅”农房整治协议,并积极向其他村民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有着43年党龄的卢聚显也是第一批签字的村民,他还带动家族的年轻人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为营造“一户一宅”政策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坎市镇组建了4个宣传发动小组和政策法规小组,进村入户、直面群众,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对法律条文进行解读,并充分利用村务公告栏、横幅标语、宣传车、无人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常规和新颖的宣传手段,对“一户多宅”“空心房”整治以及农民建房管理等法规政策进行全覆盖式宣传,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留死角,让农房整治工作成为群众的广泛共识。同时,在区直有关部门的指导协助下,镇、村领导干部进驻浮山村三大片区,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实行“一对一”挂钩联系农户机制,对农房摸排、拆除、修缮保护等整治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整改工作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各片区工作组每日通过微信群报送整改动态情况,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工作氛围。
在此基础上,坎市镇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通过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解决疑难问题和重大矛盾。目前,全村拆除面积已近3万平方米,房屋修缮面积5000多平方米,列入永定区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5座、建筑面积7996㎡。“下一阶段,我们要对标对表,结合新村建设,抓紧抓实‘一革命四行动’,努力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村和样板村。”卢松华信心满满地表示。(记者 黄俊 阙国豪 郭亦斌 通讯员 卢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