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福表示,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留住红色记忆。近年来,永定区积极筹措资金对45处承载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事迹的革命旧址进行抢救性维修,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从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入手,变红色文化资源为旅游文化产业,走出了红色文化项目化、品牌化的新路子,激活“红色基因”,塑造“红色品牌”,弘扬“红色精神”。
由此,永定在金砂乡投资新建了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加快推进金砂红色特色小镇、抚市“泽东楼”红色景区、岐岭牛牯扑红色旅游景区、虎岗红色小镇等红色文化项目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联合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古田干部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永定设立现场教学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研学。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数从2016年的0.6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2.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05万元提高到468万元。
乡村美丽百姓富
“之前进村的是黄泥路,坑坑洼洼,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出行极不方便,生产和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永定区仙师镇西洋村村民马有石感叹道,“自从通村路修好后,进城不再难,生活也越过越好了。”
2016年,西洋村被列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此后,村里陆续修建了风景桥,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口道路宽了,河道垃圾没了,环境卫生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大大改善了西洋村的居住环境。
“挂钩帮扶的区国土资源局干部给我们村争取了40多万元建设光伏电站,2017年5月底40千瓦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成功,每年能给村集体增加5万元收入,打破了村集体收入为零的困境,充实了保洁资金。”西洋村党支部书记马占辉高兴地说。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永定区鼓励水土流失区大力发展果业种植。西洋村村民走上山头给“红帽子”换装,马有成就是村里当年最早上山种柚子的一批村民。如今,经过二十几年的开荒种植,马有成家已经有果园100多亩,果树4000多棵。“这些果树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柚子往往年后就被预订完,今年产量有3.5万多公斤,产值近10万元。”马占辉告诉记者,据统计,西洋村有90%的农户种植柚子,村里共有果园4200多亩,产量达300万公斤,并且以每年25万公斤的产量增加,“柚子给全村带来了财富,人均增收8000元,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乡村蝶变,无独有偶。过去,深山中的湖坑镇南江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全力打造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土楼生态旅游精品村,实施整村推进。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是关键。南江村村民自发拆除全村茅厕200多间,新建公厕11座,修建排污沟5400米,并全面清理河道,还乡村“青山绿水”。
南江村还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在村中生态林里养蜂已有20多年的江庚生,日子就越过越甜蜜。“冬蜜品质好,卖价高,我们村的山林有成片山桂花树,成了最好的冬蜜源。”江庚生说,去年他单靠卖蜂蜜,收入近10万元,近三分之一的蜂蜜是卖给游客。其中,山桂花蜜更是紧俏,一年生产2000公斤还不够卖,成为进村游人抢购的土特产。
近年来,永定区瞄准“村庄美、产业兴、民风好、农民富”的目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基点村的发展,每年从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切出30%专项资金共计500万元,实施“美丽革命基点村”示范村建设。同时,各部门联动配合,政策叠加扶持。
“目前,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级发展环境。其中,对有条件的革命老区村通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在现有补助标准基础上增加50%的补助金。”永定老区办负责人游远浩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