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树下,一朵朵灵芝形似祥云饱满绽放。7月20日至21日,在武平县永平镇田背村千亩灵芝基地,农户们正忙着今年第二拨灵芝采摘。这片基地是村集体产业,田背村村委会副主任廖荣发告诉记者:“十余天后,又会有一波灵芝长熟可采了。”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去年是福建林改20年,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的武平喊出了“林改再出发”的口号。一年来,从林下蕴宝到碳中生金、碳库变金库……武平县林改再出发的第一篇章写得丰富而精彩。县委办改革股负责人王耀东说:“县委、县政府带领干部群众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进一步擦亮了武平高质量发展底色。”
固碳增汇 打造碳库品牌
“林改的目的是让林农受益和实现森林生态保护。”王耀东介绍,近年来,武平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新模式,全力打造全省首批省级林业碳中和试点。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目标,当地探索开展碳汇营造林(福建碳中和林)建设,打造碳库品牌。截至目前,已筛选5.09万亩符合条件的碳中和林,其中示范片区2010亩。
今年,龙岩市在全省率先取消人工林主伐年龄限制,进一步保障林权所有者收益权。武平县桃溪镇田雁村村民钟定有成为该项新政实施后全市首位获益的林农。而在禁伐林方面,武平县则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开展列入禁伐的林业碳汇项目。
截至目前,林业碳汇项目审核通过可开发面积 92.36万亩,预计每年收益1250万元。2022年武平县和江西省田野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武平县列入禁伐计划的商品林碳汇开发合作,是我省首次面向广大群众的普惠型林业碳汇开发,切实把碳库转化为钱库,进一步推进了“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
低碳致富 推动绿色发展
森林这座绿色宝库,孕育了无数宝贝。林改之后,“靠山吃山”被重新定义,在武平,百香果、象洞鸡、紫灵芝、绿茶、富贵籽等五大地标性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目前,武平紫灵芝种植2.82万亩、面积全国最大,富贵籽产量占全国市场95%以上,绿茶炒绿产量全省最多,五大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如永平镇,现有林下有机灵芝种植面积达7500亩,年均亩产值约3000元,年产值约2250万元。
据武平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肖飞介绍,以入选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契机,武平积极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利用林区资源,重点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已经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87个、经营面积达159万亩,2022年实现产值36.99亿元。
此外,武平县以建好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为抓手,把森林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了“天然氧吧·生态之旅”精品线路以及特色旅游村和网红村、“五大基地”。截至目前,有18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50余个特色景点和107家森林人家,真正使“绿色群山”成为“幸福靠山”。
逐绿而行 创建低碳社会
把时间拨回到去年4月12日,武平县低碳社会创建暨“碳金卡”发卡仪式在捷文村举行,全省首个低碳社会创建信息管理平台开始上线试运行。该平台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节能消费、清洁能源、减碳公益五大板块,打通政务数据汇聚平台、微信以及商超、旅游景区等相关数据接口,以绿色金融为载体对接碳普惠项目和场景,实现碳减排数据共享和积分转换。
记者昨日从武平县大数据服务中心获悉,自低碳社会创建信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有近10万人激活账户,发放约4180万碳积分,30余家经营主体接入碳积分兑换活动,近两万人次使用积分兑换服务。
“碳金卡”是当地依托社会保障卡推出的具有碳积分功能的实名制认证普惠金融卡,它运用碳积分数据,依据碳积分高低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授信额度最高30万元,以“高额度低利率”的方式激发市民主动参与“节能、低碳、减排”行动,实现碳积分价值化。截至6月末,全县已受理碳金卡1351张,发行1319张,授信16015万元,用信9328万元。
拓展提升林改“武平经验”是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今年我市十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近期,武平县也展现出深化林改的坚定决心,先是出台推进林业综合改革发展十条措施,紧接着又围绕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产业怎么兴、林要怎么管等“林业六问”召开专题研讨会……林改再出发,初心不改;一起“碳”未来,前途可期。(融媒体记者 王尚华 石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