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我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但关山阻隔、交通不便的地缘位置以及由此形成的山区意识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都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是闽西人民长久以来的梦想,亦是苦苦求解的一道难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沉寂已久的老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山门洞开,翻山向海,拥抱世界。闽西不仅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发展思路也不断创新。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市人民坚持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三产强市”战略。40年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闽西,有了描绘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蓝图的坚实基础和扎实底气。
农村活力迸发 农业全面增效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闽西农民终生固守在几亩土地上,为一日三餐劳碌。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日益壮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5.46亿元,是1978年的8.2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5.6%。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万元,比1978年增长95.6倍,年均增长12.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市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成了农村第一步改革,农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此后又开始了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第二步改革。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改变着农村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1986年,我市提出“温饱在田,致富在山”的口号,“林、果、茶、桑、药、竹”综合开发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开发性生产为闽西农村的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科技成果的大力推广,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各种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生产不仅在数量上有突破而且在质量上有飞跃,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加快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步深入,极大调动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实现了砍树致富转变为不砍树也致富、要我建设保护生态转变为我要保护建设生态、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化运作的“三个转变”。畜牧业和渔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农村经济总量的增长,更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通过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种植业扭转了过去单纯抓粮食生产的做法,逐步形成了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适应市场需要的经济非粮作物也得到较快发展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农村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保证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提速,2017年全市自来水受益村1668个,占全市行政村的93.5%;通有线电视村1614个,占全市行政村的90.5%;通宽带村1752个,占全市行政村的98.2%;农村用电量19.33亿千瓦小时,是1978年的58.6倍,年均增长11.0%。
此外,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1996年我市开始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按照“建设大基地、做强大龙头、培植大品牌、做活大市场、建成大产业”的基本方向,相继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亿元企业计划”和“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从贷款贴息、品牌创建、绩效奖励、企业上市、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突出抓好土地集约、要素集聚、资本密集、技术集成,打造集种业、基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肉制品综合加工产业集群、休闲食品产业集群、饮料产业集群、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竹木加工制品产业集群等五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龙字号”军团逐渐成形
改革开放前,龙岩处于农业社会。1984年,龙岩地委、行署提出了“吃饱饭,上工业”的战略决策,从此,龙岩工业化进程全面启动。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以来,全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出台一系列发展工业、鼓励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动工业发展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997年撤地设市后,龙岩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着力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不断深化以“两个置换”为核心的国企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龙岩工业经济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净增2500.69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工业总产值净增额的674倍。工业经济成为过去四十年龙岩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为龙岩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施,龙岩工业企业不断优化调整,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全市培育了龙烟、龙工、龙净环保、龙马环卫等一批“龙字号”军团,以及紫金矿业这艘有色金属领域的“航母”。四十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持续保持盈利,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5.39亿元,比1979年增长631.5倍;实现利税282.2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9年增长296.2倍。2017年,龙岩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77.78%,位居全省首位,比1998年提高265.91个百分点。2017年,龙岩市户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9亿元,相当于1978年户均工业总产值的404.9倍。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与发展,龙岩已经形成了以有色金属产业、机械制造产业、能源精化产业、烟草产业、建材产业、纺织产业、光电与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格局。自撤地设市以来,龙岩市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提升工业竞争力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1年前龙岩市无名牌产品,2002年前无驰名商标。至2017年,全市共有17件中国驰名商标、98项球探体育比分:名牌产品、233件球探体育比分:著名商标、320件龙岩市知名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些企业通过开展创品牌活动,持续实施机制、科技、管理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国家级品牌龙工装载机、龙净电除尘器产销量居国内同行前列;龙马环卫在全国首创“环卫装备制造+环卫产业服务”的新商业模式,环卫装备市占率居全国前三。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严格要求,单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支撑新常态下全市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龙岩市积极培养新兴产业。最近三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双培育”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发展“365”产业,着力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百亿龙头企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工业体系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龙岩市工业积极探索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所有制结构,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蓬勃发展格局。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产值比重明显下降,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快速发展,产值比重不断提升,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非公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
在科技创新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龙岩市不断加快引进人才、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数34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28.8%,龙岩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服务业迅速崛起
打造增长新引擎
近期以来,武平、上杭等县城陆续开通了往中心城区的城际公交。“武平龙岩城际公交全天往返68个班次,并且支持手机购票。车辆轨迹,实时查看。掐点出行,一指搞定。绝对是智慧出行。”家住武平的钟先生点赞不已,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中心城区。
智慧出行,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在武平、长汀等离中心城区比较边远的县城,出行让这一带的市民感触颇深。以前,从这些地方出发,坐班车在颠簸蜿蜒的国道上行走,得花上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到龙岩市区。“一天只有一两班,错过了只能等待第二天。”钟先生感慨不已。
巨变,来自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如果把时针拨回40年前,那时候我市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业供应和交通运输等少数领域,规模小、实力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90年代,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领域也得以进一步拓展。改革开放,激活了我市服务业的一池春水。四十年的接力奋进,龙岩商贸业已形成以大中型百货店为主,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店、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平价店等新兴业态为辅的体系化流通模式;移动通信业务由基础通信向中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交互多媒体业务扩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及商务服务项目投入不断加大,商务板块、陆地港等一批大型服务产业基础工程设施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为提升全市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首破千亿元大关,2017年全年完成1189.07亿元。
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亮点频现,商贸、旅游、养老等生活服务业水平明显提高,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
翻开我市的发展历程,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同样让我们眼前一亮:首批“中国淘宝村”培斜;2015年长汀县、武平县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同年龙岩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淘宝全市覆盖的设区市……我市积极适应“互联网+”商贸模式的趋势,有效整合区域优势产业资源,电子商务从无到有,电商生态圈初步形成。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的同时,逐渐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400亿元。
四十年来,我市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占第三产业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市服务业乘势而上,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带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产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总量规模不断跨上新台阶,渐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7年,全市服务业现价增加值达到815.07亿元,总量是1978年的776倍,年均增长13.6%(按可比价),快于GDP年均增速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7.3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9%,比1978年提高51.7个百分点,并且高出工业增加值贡献率14.3个百分点……
一组数据生动地映射出我市第三产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历程。这是龙岩人民书写出的改革开放新答卷。
“衣食住行升级了,网络通信发达了,休闲旅游美极了,生活越发便利了,日子越过越好了,咱们龙岩也有现代大都市的样子了。”市民李先生,见证了数十年龙岩的变迁,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感慨万千。李先生的话,也是众多龙岩百姓的心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改革开放四十年,至2017年,全市GDP实现2167.49亿元,增长70.7倍,年均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5.3:34.4:20.3调整为2017年的10.5:51.9:37.6,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攀升。贯穿闽西经济发展40年的变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中作出龙岩贡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发展必将夺取新胜利、铸就新辉煌。
(本文数据为市统计局提供)
□记者 黄俊 王尚华 石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