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临龙南,散发着浓郁、淳悠的客家古韵的围屋就吸引我们的眼球。近日,随赣州新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访了赣南客家最大的围屋——栗园围 。
栗园围,坐落于龙南县里仁镇,原名栗树园,缘由古时这里拥有一大片茂密的板栗树林而得名。
始建于明代公元150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该围占地面积68亩,是赣南最大的围屋。栗园围聚居着李氏家族申甫公六世孙大纪、大缙两大房后裔190多户,1000余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围屋的老化,许多村民迁入围外新居,现属里仁镇新园村范畴,围内现有住户36户,145人。
这座围屋颇具特色,围内房屋的排列走向均按照天干地支、阴阳八卦的布局建造而成,故有“八封围”之称。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建有围门,围墙周边筑有12座炮楼,围墙外面有护墙地带和深水壕沟。这些设施均为保护围屋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围内,建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大祠堂——“纪缙祖祠”,是围内的核心建筑物。祠堂分上、中、下三栋,属三大门三进府第式建筑,房顶瓦面两侧建有镬耳封火墙,整个祠堂雕梁画栋、气势磅礴,显示了李氏家庭曾经显赫的地位。
据工作人员介绍,原正厅对面照壁上曾绘有五只蝙蝠的“五福临门”大型壁画图。正中大门两旁竖立着一对青石雕刻的鼓式古狮子,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上厅设有神,摆放着历代祖先牌位。中厅高悬“桔瑞堂”巨匾,这里是村民举行祭祀祖先、婚嫁议事的主要场所。迄今,散落在四方的李氏后代子孙,依旧会回到这里举行婚嫁仪式。大厅有七对方形石刻堂柱。厅内绘有花鸟虫鱼、梅兰竹菊等共160余幅卷棚画。这些彩绘古画,虽经百年沧桑,仍依稀可辨,神韵犹在,仍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纪缙祖祠”为中心,在左右两侧建有三座厅厦,即梨树下、栊梃、新社下厅厦,均为青砖砌筑而成,有的一门两进,有的一门三进,风格各异。
关于梨树下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夏天,围中居民有很多人得了咳喘肺热病,久治不愈。一天,有一要饭老妇入围,讨碗水喝,老妇见人们面黄肌瘦,咳嗽不止,便询问有何难处,众人告之。老妇便用手指了指梨说,梨树根煎水熬膏可治此病。村民按此方子,果然治好了病。可是那些树因挖根过多,却慢慢枯萎死去。之后,人们想感谢老妇,却发现她已不见踪影。一道人说,那位老妇人原是梨山老母变的,是专为百姓消灾治病的。为纪念这些梨树和这位老妇之功,人们便在这片梨树的位置上建了一座厅厦,供起了梨山老母神位,并起名“梨树下”。
关于栊梃厅厦,其中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当初,在开挖厅厦墙基时,工匠发现地下有一条长2米多的玉石雕刻游龙,雕刻精美,引起众人围观。村民正欲将玉龙抬到“纪缙祖祠”时,突然天降大雨,次日再去,玉龙早已不知所踪。据说,族里有一位老人,半夜时分,看见一条玉龙随着雷鸣电闪飞上了天。族人猜想这厅厦可能是神龙居住的地方,便起名叫“龙廷”厅厦,又因此名与皇家相讳,帮特意在字旁加了一个“木”字,便成了“栊梃”。
最后一个新灶下厅厦,因后建于前两厅,故起名“新灶下”,有另立炉灶之意。这里两位五品大夫,成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夫第”。
史料记载,栗园围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在明清时就曾出过25位举人,如今围内仍保存的一些系马柱,是这些有功名身份的人的标志和见证。
栗园围内分为居民住宅区和渔耕休闲区,围内小巷道共有八八六十四条小巷,小巷有生门休门之秘,入生门则便通全围,入休门则极易迷路。住宅区域,每家每户的墙头都放置有瓦片。这些瓦片美观大方,一来防盗、二来可以备用。小小的细节,精致美观而又有实用性。同时,“纪缙祖祠”前有还有三口池塘,建有拱桥,四周有花草树木,环境优美。
龙南县的栗园围历史悠久,古老的建筑和人文景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客家围屋高超的设计、迥异的布局,让作为客家后人的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先人们创造出来的深厚、浓郁充满智慧的的客家文化,也感受到了,当年在赣南这片土地上,客家乡民们那种丰富多彩的生活。
目前,栗园围以丰富的人文底蕴和优雅的自然环境,被评为“赣州市十佳和谐魅力乡村”“江西省十大和谐村庄”“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