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玉表演客家木偶戏
客家木偶戏是数百年来流传于福建闽西的一种民间戏剧表演。演员们通过牵线操纵木偶,来为观者演绎传统戏曲故事,曾经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今天在客家木偶戏的故乡球探体育比分:上杭县,这项一度面临失传境地的古老艺术,正在被用心传承创新着。
在刚刚建成不到一年的上杭县木偶戏传习中心宽敞明亮的工作室里,木偶戏演员李艳玉正忙着整理木偶戏服,旁边的桌子上还摆着几个尚未制作完成的,用风干了一年时间的香樟木雕刻的木偶头像。从14岁开始学习木偶戏的唱腔和提线开始,40多年过去了,她精通从戏曲演唱、木偶操控、乐器演奏、木偶制作到戏服缝制等木偶戏表演所涉及的各种技艺,她说:“我父亲就是演木偶戏的,但是他是乐队配音,提线(木偶)他是不会。我们那边,我小时候乡镇里面(有)非常多的木偶戏班,就是(闽西)客家木偶(戏)发源地那个地方。我就出生在那里,所以说从小(受到)熏陶,在那种氛围之下长大的。”
李艳玉的出生地,球探体育比分:龙岩市上杭县白砂镇是公认的客家木偶戏发源地。据史料记载,明初洪武年间(公元1397年),4名白砂村民前往浙江杭州学习木偶表演,学成后又回到故乡,从此木偶戏慢慢传遍闽西一带的客家山水,乃至台湾地区,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从民国初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客家木偶戏处于鼎盛期,闽西各地形成了数个富有地域特色的流派、分布着数百个戏班和大批高水平艺人。
客家木偶戏也被人誉为十指绝艺,根据情节不同,每个木偶身上会有16到36根不等的连线。加上服装和道具,单个木偶有2-5公斤重。演出时,演员在演唱的同时要隔着2米高的背景幕布,站在5米长3米宽的高台上,操纵木偶做出行走、下跪、腾跃,乃至书法绘画等动作,难度非同寻常。今年70岁的客家木偶戏传承人刘金寿,出身于木偶戏世家,他从1960年开始拜师学艺,从事木偶表演已经50余年,他说:“这个学木偶不比(真)人戏(曲),不比舞蹈,因为这个木偶是间接指挥的,不是人自己指挥的,还有一节线那么长。我们是后台表演,(木偶)它们没有脸部表情的,靠你自己的声腔去给它配,(表现)悲欢离合,轻重缓急,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少也要三年,你还要努力学习才行。”
黄妃浣用木偶进行茶艺表演
客家木偶戏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过一段无人喝彩,观众大量流失的艰难时期。回忆当年,刘金寿坦承那时出去演出都演怕了,木偶剧团已经到了发不出工资,山穷水尽的地步。面对严峻的现实,刘金寿对木偶戏的未来忧心忡忡。为了不让这门独特古老的民间艺术就此失传,2000退休后,他和其他老艺人一起举办了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培训班,一心扑到木偶戏的传承当中。
现在,在由当地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建成的木偶戏传习中心里,刘金寿每天上午都会到中心给十几个徒弟们传授木偶表演技艺。30多岁的丘荣曾经是一名舞蹈演员,现在他成了刘金寿老师的得意门生。经过半年多的练习,他已经可以完成高难度的木偶书法表演:“木偶这个艺术如果我们再不传,再不学,真的很快就结束了。所以,我们现在是拯救大行动,拯救客家木偶。舞蹈都是年轻人干的事,体力终将退化,将来肯定是站到幕后,但是提线木偶书法,一直到我老,(我)都还可以动,所以我应该往这方面去发展。”
木偶传习中心的学员并非全部来自于剧团演员,女学员黄妃浣过去从事行政工作,出于对木偶戏的浓厚兴趣选择进入传习中心。在努力克服了臂力问题之后,她现在可以用木偶来进行茶艺表演,这一全新的节目。她觉得对于客家木偶来说,一方面要传承,一方面还要创新,要让下一代也多接触木偶表演:“我女儿她今年十岁了,今年暑假她基本上都跟着我。我在练的时候,她也在跟着我练,她也会拿着木偶动一动,玩一玩。小朋友这一代人,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人让他们接近了木偶,他们还是很喜欢的。因为好几次我们去幼儿园演出,或者是小学演出,小朋友都非常喜欢木偶,特别喜欢来动一动(木偶)。”
在上杭县木偶传习中心成立一年的时间里,艺术家们已经创作出了6、7个全新的小节目。这些节目紧跟时代的脚步,无论是在节目内容上、还是在唱腔唱法、木偶形象上,客家木偶戏展现出了较大的创新性,木偶戏艺术家李艳玉说:“《智取大名府》是水浒传里面的(故事),我们现在正在做,做一个新的《智取大名府》。这个的造型就会根据现在观众所想看到的那种造型,和(传统)的戏曲造型完全不一样。然后比如说台词,唱词和唱腔也要有所改动。因为现代人不爱听你几十分钟再唱一段。但是我们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有些传统的好的东西我们要保留,必须要改革的必须要改,这个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