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这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冕宁县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的一句话。
这张布告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提出和使用“长征”一词,并且重申了红军铁一般的纪律。
1935年5月,红九军团进入云南省会泽县后,首先打开土豪劣绅家的粮仓,把稻米分发给老百姓,并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这让当地群众扬眉吐气,于是,短短四天时间里,就有1500多名青壮年加入了红九军团,这其中有很多是少数民族青年。随着红军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经过的民族地区越来越多,强化军队纪律和民族团结,成了当务之急。在四川凉山地区中央红军发布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布告》指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布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集中表达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并且重申了工农红军的军纪。正是这些铁的纪律让红军得到了沿途老百姓的拥护。长征中红军经过贵州省黎平县高屯镇的苗族村寨时。听说来了部队,被国民党军欺压怕了的村民都躲到了山上。当天晚上,又冷又饿的战士们只好在老乡们的屋檐下休息。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
贵州省黎平县高屯镇村民吴锡焰:“一个红军找红薯吃拿着松材(火把)不小心失火了,第二天早上(红军)进行补偿,补偿多的呢,一家补偿五块大洋,这是最多的。少的是三块两块(银元),都这样补偿。”
当时,尽管老乡们都躲出去了,但红军战士还是把大洋放在他们家的窗台上,并留下字条说明情况,向老乡们道歉。随后,那名战士也受到了严厉的处分。红军走后,老乡们也陆续回到家里,看着窗台上的银元和字条,大家意识到,红军才是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通过贵州省石阡县时,主力部队遭到国民党军的追击,为了保护当地老百姓不受伤害,52团的战士们把敌人吸引到了困牛山附近。
原石阡县文广局局长余安华:“到了困牛山遇到了一个比较深的沟壑悬崖,过去不了了,但是敌人押着民团一步步地逼近,在不愿意伤老百姓的情况下,很艰难的跟敌人作战,最后还是弹尽粮绝,陆陆续续一百余人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在甘肃省哈达铺的红军长征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把小铜勺,讲解员介绍说,当年红军经过哈达铺时,有位战士拉肚子很严重,就找到当地一位老中医看病,因为没钱抓药,这位战士就把一个家传的小铜勺当成药费,老中医不忍心收,但战士坚持要留下,再三推辞后,老中医只好收下,并一直珍藏在家里。
长征途中,红军用铁的纪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在沿途群众的支持下,红军像一股铁流,在枪林弹雨中征战,一次次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也让不朽的红军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