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照,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红军长征旧址之一的关帝庙内,绿树苍翠,挺拔遒劲。许多游客驻足于此,听讲解员“打开”一段红色的记忆。
81年前,即1935年9月20日,历经几番恶战的红军,刚从雪山草地中走出,到达哈达铺的红军有14000余人,他们在这里得到了最及时的休养和补给。哈达铺镇自古就是西北入川的战略要塞和隘口,地处交通咽喉,座中四联。又因为历史上盛产“岷归”等中药材,从明清时期,这里就商贾云集,是古岷州最为富庶繁华的地方。
正值庄稼成熟的季节,小镇的繁华和安宁,让毛泽东欣喜,接下来该向何处走?每当深夜,义和昌药铺里的烛光透过木格窗户映出伟人毛泽东刚毅冷峻的身影,中国革命的未来该往何处去?
今天,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前的三面红旗雕塑上,镌刻着由毛泽东手书的“到陕北去”四字。据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红军在荒无人烟的藏区经过两个多月行军,缺吃缺穿、人困马乏。而中国革命的前途却几近迷茫”。
一个偶然的机遇,在离药铺不到20米的一间老房子里发现了《大公报》《晋阳日报》等五六份报纸。这些报纸上记载的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发现的《大公报》上得知陕北有红军根据地的消息后,立即作出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哈达铺也由此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和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成为一个彪炳史册的红色符号。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今天的哈达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伴随着兰渝铁路、兰海高速的建设,哈达铺红色旅游迅速升温,一批革命旧址旧居也得以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
宕昌县党史办主任高敦介绍,哈达铺现存的最重要的旅游资源——红军长征旧址坐落于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这也是红军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故址。
日前,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进行了提升布展。重新开馆后的纪念馆展览面积增加到2000多平方米,展览主题专讲哈达铺故事,突出特色。另外,还利用纪念馆院内走廊陈列了一个廉政展览,丰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更加重要的是,在长征结束80年后,哈达铺逐渐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在这里,红色精神融入很多人的血液中。
宕昌县哈达铺拥军鞋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高月菊是一位朴实的农家妇女。她告诉记者,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哈达铺时,缺衣少鞋,当地的很多妇女都争着给红军送鞋子。
“我母亲曾经做过几双布鞋送给红军战士,和红军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她说,为了将这份记忆传承下去,也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在1988年的时候开办了红军鞋厂,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历经坎坷。如今年销售额能达到2万多双,营业额达到120万元左右。”
红军当年穿着布鞋草履爬雪山、过草地。“看到这手工做出来的红军鞋,就会想起我妈妈,想起红军的故事。红军当年是为穷苦人奋斗的。我们这个公司雇的工人大部分是贫困户或伤残人士,帮助他们就业,也是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高月菊说。高月菊家的红军鞋,全部是工人们一针一线的缝上去的,布料和底子都特别厚实。
在宕昌县国家4A级景区官鹅沟景区,记者看到许多游客在印有“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的红旗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河南籍游客高鸿就是其中之一。高鸿说,自己是在网上浏览旅游线路的时候看到了关于宕昌的介绍。他先去了哈达铺镇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随后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官鹅沟,“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看完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介绍之后,深感我们要铭记、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围绕红色资源,发扬红军精神,打造红色旅游,哈达铺在脱贫攻坚中成效初显。到2015年底,哈达铺镇减少贫困人口795户3622人,贫困面由2013年底的40.11%下降到了28.14%,减少贫困率达12%,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40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40元。
家住哈达铺红军小镇后面的高有才,今年68岁,家有四口人,这几年,日子好多了。“家中有4亩地种植中药材,每年收入会有两万多元。有时外地来旅游的人也会买我们这的中药材。现在的生活好了,幸福感也提升了。”高有才说。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26日 01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