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导弹怎么飞,都飞不出他的手心”
“你计算一下最近这次任务的发射窗口。”大学毕业入伍到基地后第二天,陈德明就接到了领导部署的科研任务。他有些“蒙圈”,当时的他尚不知什么是“发射窗口”,更别提如何计算。
带着满脑子疑问,陈德明开始翻阅书籍,查看资料,向专家请教。一个月后,他不仅独立计算出了任务“窗口”,还根据试验任务中发现的问题,撰写了一篇科技论文,在当年宇航会上获得优秀奖。
26年来,陈德明屡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一步步成长为国内导弹武器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陈德明常说,作为一名军人,战场上要敢于冲锋,科研场上要敢于担责,碰到问题躲着走,无异于战场上的逃兵。
一年仲夏,某型战略导弹飞行试验失利,弹头出现故障后解体,远远飞离预定目标区。这是该型导弹的一次重要试验,对装备部队起着决定性作用。倘若找不到弹头,就无法分析故障原因,同时也会给保密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由于故障特殊、飞行过程复杂,弹头落点确定存在着很大的技术难题。相关单位给出落点范围最大距离东西达130公里、南北达66公里。数百名军人在酷热大漠中展开陆地、空中拉网式搜索。两个多月过去了,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时任技术总体室主任的陈德明受命重新估算搜索区域。陈德明从光学设备拍到的图像中发现,少数几个部位的燃烧过程有异常,导致弹头气动特性发生变化。
7天后,陈德明带领的攻关小组最终把落点定位在东西5公里、南北3公里的区域内,将搜索范围缩小到百分之一。
很快,搜索一线传来消息:陆航直升机在该区域发现弹头残骸,实际落点距离陈德明给出的区域中心点东西仅1.3公里、南北仅0.1公里!
“算得太准啦!”领导和专家们对陈德明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大漠寻弹头,陈德明干了不止一回。
2013年篮球比分直播:前夕,某型导弹进行高原飞行试验时,主动段出现故障,残骸不知所踪。研制单位束手无策,慕名找到陈德明。他仅用2天就成功破解了单台光学景象测量设备无法定位的难题,准确估算出残骸分布区域。
2014年年底,某重大飞行试验出现故障,任务被迫中断,残骸落点区域估算迫在眉睫。关键时刻,又是陈德明上阵,提出了全新思路。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找陈德明”,这是靶场试验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大家常听到的话。
前几年的一次重大任务中,研制单位给出的弹体残骸危险区内约有8万人。要让8万人躲避或疏散,实在是太困难了。
犯难的基地领导找到陈德明,希望他能帮重新算一下,准确估算危险区域。
陈德明建模计算后,给出的危险区域面积大幅缩小,危险区内的人口不到800人。
试验结果证明,弹体实际落点全部在陈德明估算的落点分布范围内,成为导弹残骸分布堪称完美的经典估算。有人开玩笑说:“不管导弹怎么飞,都飞不出陈德明的手心。”
“搞科研的人,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有所成就”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老一辈的铮铮誓言影响着一代代的基地人。耳染目濡,“两弹一星”精神已融入陈德明血脉。随着一项项重大项目的完成,他越来越感受到我们党和这支军队的伟大。也愈发坚定了要尽心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为国效力的决心。
陈德明少时命运多桀。1967年,他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农民家庭。在他刚学会走路时,在田间劳作的母亲突发疾病撒手人寰;六七岁时,一直带他的奶奶和爷爷相继病逝;他上初二时,视他如亲子的叔叔也离开人世;他14岁时,父亲又突然离世。
在亲戚的照顾下,聪颖的他有幸继续学业,并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航天动力与飞行试验专业,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专业。
毕业后,学得一身“好武艺”的陈德明谢绝导师的好意,放弃留在长沙发展的机会,选择了参军入伍,到最边远、最艰苦的西北大漠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基地不但环境闭塞,黄沙漫天,各项设施还都比较落后。那个年代,计算机是奢侈品,陈德明所在的总体室几十号人仅配有一台“老古董”电脑,抢着上机搞运算是常态,还常常为等一个计算结果要熬到半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陈德明竟然自己花费1万多元钱买了一台配置较高的电脑。当时他每月的工资也仅仅300多元,为此,他和妻子两人省吃俭用整整还了两年债。
26年来,陈德明亲眼见证着基地条件不断改善,和我国的导弹武器发展迅猛。他遨游在导弹试验的浩瀚大洋里,潮头搏浪,畅快淋漓,成就卓然。
“作为从事科研试验的军人,关键时候一定要顶得上去。”陈德明常用这样的话鞭策自己的科研团队。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绝不简单。
“他是典型的工作狂,干起活来不要命。”不少同事都这样评价他。
陈德明有个“坏习惯”,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他把办公室的闹钟设在夜里11点半,这是为了提醒自己:该回家了。
陈德明如今已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技术专家,随着名气的上升,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
2010年,国内某知名大学盛情邀请陈德明去当教授,并许以优厚的科研生活待遇。那段时间,北京也有6家军内外的科研院所,也发出热情邀请。
当基地领导从陈德明口中知道这件事后,有些坐不住了。“我的价值在大漠、在靶场,这里有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从未想过离开。”陈德明的一席话让领导吃了定心丸。
“技术室主任陈德明辞职了!”2008年底,这条消息轰动整个基地。
事实上,这已经是陈德明第三次请辞室主任职务了。早在2003年和2006年,陈德明就找到单位领导,表达了辞去行政职务,专心进行学术研究的想法。考虑到他带领团队的突出业绩,两次辞职请求均遭领导婉拒。直到他第三次请辞才获准。
陈德明淡泊名利,无意追求权力,更不喜欢出名挂号。投身导弹武器试验这么多年以来,他牵头和参与几十项重大课题研究,却从来没有在不是自己牵头负责的科研成果上挂过名。
他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和别人:“搞科研的人,只有心无杂念、远离功名,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有所成就。”
当今世界,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也关系着大国军队的兴衰荣辱。和平,要靠顶尖技术的较量来争取。陈德明和千千万万的科技人员,正在以自己的智慧,打造着我军新型作战力量。有他们这样的科技精英在,大国博弈中,我们势在必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