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PEAK”品牌正式推向市场
质变
上市开启国际化大门
时间:2009年
镜头回放:站在港交所的大台上,许景南敲响了金锣,背后的大屏幕上,代表着匹克股票代号的红色数字开始滚动。
事件回溯:在许景南为匹克制订的国际化战略中,上市是其中的必由之路。2006年,匹克在加速推进品牌国际化的同时,也开始了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谋求上市的匹克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个是香港交易所。如果选择在A股上市,匹克的市值将可能翻番至百亿以上,而选择在香港上市,融资额一定会比在境内上市少很多。即便如此,许景南仍然认定,匹克要创国际品牌,到香港上市才是他们的选择:“香港是国际资本市场,可以将匹克品牌带向全球,加速匹克的资本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匹克在国际市场首先是美国市场的拓展。”
2007年,匹克引入红杉资本做财务投资人,完成首轮私募融资;2008年,匹克引入建银国际、深圳创新投资等私募基金,完成第二轮资金募集;2009年,匹克引入红杉资本、建银国际和联想投资3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完成第三轮资金募集。至此,匹克为自己上市前私募融资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09年9月11日,匹克开始全球路演历程,并于当月29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为其推进品牌国际化融到了足够的资金。
上市对于许景南的意义,并非仅仅是获得一笔不菲的融资,对于他本人来说是一次融入资本市场、熟悉资本运作的过程。而对于匹克来说,则是一次标准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升华过程。
坚持
自主品牌的“中国梦”
时间:2014年
镜头回放:坐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前,许景南反复观看着李克强总理出访塞尔维亚的视频。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送给李克强总理的塞尔维亚国家篮球队1号球衣,正是匹克的产品。看着球衣上那小小的匹克LOGO,许景南的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自豪。
事件回溯: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国际化战略,对于一个国内品牌来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耐心。许景南刚提出匹克要做国际品牌,那时在很多人看来是痴人说梦话,匹克团队内部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反对者认为,一家没经验、没资源的小企业,怎么可能做国际品牌。但许景南不以为然,“虽然我们当时一没经验,二无资源,但我们可以慢慢打基础,慢慢朝着那个目标走。也正因为中国没有国际品牌,我们匹克才有机会!”
而后来的进程也确实如许景南所言,从去美国签约NBA火箭队办签证时被质疑,到一度成为NBA的官方合作伙伴,匹克现在旗下已经签约了8位NBA球员,以及22名网球国际球星。同时,成为FIBA和WTA全球两大顶级国际体育组织合作伙伴。此外,匹克还赞助了澳大利亚、德国等8个国家篮球协会。
在匹克最近发布的2014年财报数据中,匹克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6.5亿,占企业年度总营业额的比率由2013年的20.4%攀升至23%,产品销售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和北美市场增长迅猛,欧洲市场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10.3%,成为匹克海外收入最大的市场。“欧洲和北美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服装类品牌很难打入的市场。2014年在这两个市场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说明匹克的产品已经逐渐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品牌价值已经开始被认同。”(海都记者 陈东升 黄谨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洛阳桥:海内第一桥 世界遗产地2024-11-2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