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绘入青春色彩”同心·乡村振兴服务团,来到晋江市柴塔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团队用墙绘记录柴塔村特有的闽南文化,同时参与改造村民休闲乘凉区域,改善村容村貌。他们还与当地孩子共同手绘,用实际行动将青春色彩“绘”入柴塔村。
村里孩子们开心地展示和大哥哥大姐姐手绘的各种文创产品
在柴塔村“九十九间”洋楼,他们与当地侨属深入交谈,探寻侨乡故事。柴塔村侨属占总人口90%。上世纪50年代,他们为了助力乡村发展,留住乡愁记忆,许多乡贤侨属主动借地,他们捐资建设雁塔学校,其中柴塔村“九十九间”洋楼更是由房主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得以保存至今,一切都是闽南传统文化在这一砖一石的缩影,更是广大华侨对于柴塔故土的眷恋。
为村民改造有乡土文化内涵的休闲区
团队前往“九十九间”“颜公泉”“上下厝”等古迹调研,围绕村子建筑特色着手设计可视化地图。地图将大大小小的古迹相连,强调道路与古迹的关系。地图上体现出村子自然风采与深厚历史底蕴相交融的特点,为后续系列文创的开发提供新思路,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事业。他们还将提线木偶、闽南古厝、滴水兽等特色元素融合,制定出一幅别具一格的闽南画卷。做到一村一景、一墙一文化,将村落灵魂外化。
大学生团队为村里绘制动感十足的乡村游线路图
当团队了解到村子缺少能够供村民交流乘凉的公共场所,他们立刻结合村民的愿景进行休闲区改造。团队将竹子制成栅栏,使铁锹、种花草、铺石路,克服阳光暴晒、墙体倒塌等重重困难,用一砖一瓦重新激活公共空间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功能,创造了拥有精神内涵的公共空间。
经过7天的实践活动,队员和村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结束前与村民共同举办文艺汇演,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活力。
大学生团队绘制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墙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团队成员袁超告诉记者,团队通过“三下乡”实践,深刻感受到乡村所蕴含的独特烟火魅力和文化魅力,同时更深深体会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据悉,此次同心·乡村振兴服务团创立“柴塔印记”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小红书账号,累计发布实践记录图文和视频二十余篇,累计获得浏览量超过3万,转发量超过一千。实践队会持续在各平台发布柴塔故事,让更多人听到柴塔声音。
(记者 吴日锦 通讯员 袁超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