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3月8日讯 (闽南网记者 何志雄 张凯航 梁君栋) 自小痴迷连环画,让他入了雕刻这一行。
13岁跟本地师傅入门,21岁开厂,一把刻刀,伴他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至今,他所创办的晋江东石展鸿木雕工艺制品厂,已经是东石木雕业的佼佼者。事业有成,他却不忘初衷,“钱要赚,文化也要留”、“打破瓶颈,最重要的还是要走出框框”。
他就是高级工艺美术师蔡崇强,近日接受闽南网记者专访,娓娓道来自己的雕刻人生。
高级工艺美术师蔡崇强介绍他的作品
没有技术 什么都发展不了
辛苦学艺3年,16岁那年,蔡崇强得到师傅的肯定,“可以出师了”。
这其实意味着,他的技艺已经可以自立门户,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了。但是,蔡崇强却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那时候年纪小,不满足,就想多学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蔡崇强说,于是17岁那年,他独自到广东的木雕厂,学习设计古典家具。
学成归来,恰好台湾的技术员到内地培训雕刻技艺,他如饥似渴,又跟着学了一手。闽台的雕刻技艺风格本就一脉相承,这时候他学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培训结束,他的技术也让技术员称赞不已。
这些经历,也为他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方面,展鸿公司的庙宇雕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等地区遍地开花,精湛的雕工,在当地广受好评;另一方面,在承接庙宇雕刻的同时,他也在尝试做另外一块市场,为客户量身定制别墅、公司内的中式木雕产品,在圈内渐渐打开名声。
“没有技术,什么都发展不了”,蔡崇强说,这不仅是雕刻企业立足之本,也应该是雕刻匠人的追求所在,精致的雕刻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是在传承文化,传承工匠精神,“钱要赚,文化也要留。”
是时候拧成一股绳一起闯了
蔡崇强的另一个身份,是前不久刚成立的东石庙宇木雕同业公会理事会副会长。
在东石雕刻业普遍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新成立的公会试图在瓶颈中找寻全新的发展之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时候让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闯出去了。”蔡崇强说。
莆田仙游雕刻业的发展历程,在蔡崇强看来,很有借鉴意义。莆田仙游的不少工匠,原先就是师承东石的雕刻师傅,学成回家之后,发展却不逊于东石,“在抱团的基础上,他们花了大量的工夫,外出做展会,把手艺介绍出去,可不是嘛,名声不传出去,市场又怎么打得开?”
蔡崇强分析,抱团发展,一来能够以更大的体量,承接更大的订单,这是以往单枪匹马所难以做到的,二来,也可以在内部规划更精细的分工,通过去除重复部分,不仅生产效率可以得到提高,也可以让各个成员将自己擅长的部分做精做细,将有助于产品品质、价值的提升;而外出做展会的形式,除了宣传推广的作用,也将不断刺激本地工匠提高技术,做出精品,挖掘人才的潜能,其实也是一举两得。
屏风
突破框框 走出“闽南”限制
除了“莆田仙游经验”,一直保持年轻心态的蔡崇强,也不断激励自己,“一定要多学,多创新。”
在他的工作室,两座1米左右高的庙宇模型十分显眼,一座是唐代风格,另一座是明清风格。恢弘大气的造型,仅看模型,就已经让人叹服,建成之后,该有多么壮观。凑近一看,雕工简直细至分毫,雕出的人物活灵活现不说,门窗推拉自如、严丝合缝,就连墙壁与屋檐,也是由小小的木板一块块拼贴、雕刻而成,每一寸都值得细细品味。蔡崇强说,目前,两座庙宇的兴建都在接洽中,不久后或许就能动工了。
庙宇模型精雕细琢
“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根,但是,决不能把自己限制在‘闽南’的框框里面”,蔡崇强说,兼容其他风格,在庙宇木雕之外尝试室内家具雕刻等新的领域,在拓宽了自己视野的基础上,其实也是拓宽了自己技术的维度,有助于打开更大的市场;再者,也要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融入新的设计理念,这样,作品才会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更丰富的表现力。
“看古人精湛的作品,我们常常感慨‘多漂亮呀’。我们不也一样吗,总要留一些东西让后世人学习呀!如果后代人看我们作品的时候,也能叹一句‘以前的师傅,做得多漂亮呀’,那我们做的,才真的是值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