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店市庄氏家庙。
今年6月,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被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当前,五店市正以“弘扬闽南文化、加强两岸交流、促进晋江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夯实晋台交流合作基础,打造两岸交流的重要窗口,以及传承闽南文化的主要载体。
根脉相连
漫步在五店市,无意间与“台湾客厝”邂逅。厝内摆满了竹扉、竹椅、竹凳,就连台灯和酒具也是竹子做的,原来这是一家“禅竹文化”养生馆。古厝建于乾隆年间,由五店市庄氏的台湾后裔庄一奇回乡所建。几年前,改造中的五店市冷冷清清,现在则变身4A级旅游景区,游人如织,还兴起了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
相传西晋时蔡姓先民从中原迁徙到青阳,开垦繁衍,至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在官道上开了5间饮食店,从此,“青阳蔡,五店市”便声名远播。明清时,五店市成为繁华街区,商铺众多,红砖古厝星罗棋布。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这是闽南红砖古厝的最直观写照。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40多万晋江人直接或间接从五店市辗转到台湾,还带去了红砖古厝的建筑技艺。
“闽南地区,以成片保护和开发规模论,五店市红砖古厝建筑群是最大的。”在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管理领导组办公室,综合科负责人陈芳说,台湾开垦史上,台南府、鹿港和艋舺最为辉煌,这些地方的建筑与五店市红砖古厝一脉相承。
从五店市出发的晋江人怀念祖地,就在台湾地名上留下了故乡的印记。目前,晋江与台湾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城镇、村庄名称超过200个,例如,五店市的青阳蔡氏在台湾又称“石鼓蔡”,其第七世族裔蔡清水在台中牛骂头定居开发,后世子孙为纪念先祖,将牛骂头改名为清水街。
保护历史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浪潮中,晋江把五店市传统街区作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工程,保留了庄氏家庙、石鼓庙等近百处历史风貌建筑,成为两岸交流的珍贵载体。
建筑里、地名上、族谱内,五店市至今封存着绵长的台湾记忆。如今,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循着前人的足迹,“洄游”到五店市,寻根谒祖,观光旅游。2013年,世界庄严宗亲总会将活动主会场设在庄氏家庙,海内外庄氏子孙齐聚一堂;2016年,参加“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的台湾乡亲,连续4年在五店市进行交流对接活动……
近年来,民间掀起了整修谱牒的热潮,带动了晋台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在五店市各个宗祠的捐资芳名录上,镌刻着不少台湾同胞的名字,其中不乏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名人。“通过寻根谒祖和宗亲交流,增进了广大晋籍台胞对故乡的认同感,彰显了五店市对台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优势。”陈芳说。
五店市传统街区内,有一个独立开辟的区域,集中保留了沉淀300多年的闽南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蔡氏家庙位于五店市主道上,这里定期举行庙祭、墓祭、岁祭等祭祀习俗,其中岁祭包括清明祭、端午祭、中元祭、冬至祭和除夕祭。自1989年蔡氏家庙重修落成后,已有数十批台湾宗亲前来拜谒。
寄望青年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对台青少年交流交往活动,诸如晋江·金门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情源晋江·台湾之行”青少年文化交流等品牌活动,五店市吸引了众多台湾青少年。
五店市每年还举办“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节”“海峡两岸返亲节”等节庆活动,组织木偶、电音三太子等传统民俗表演,以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和还原乡愁记忆,为两岸青年创造互动的舞台。
除了节日性活动之外,五店市也注重常态化活动,让两岸青年随时都能领略到非遗的文化魅力。陈芳介绍说,每周二到周日下午三点至五点,五店市南音会馆会如期唱响南音;在石鼓庙露天戏台上,每年有100多场高甲戏与观众见面;室内剧场正在装修,不久之后,提线木偶、掌上木偶戏将在这里上演。
陈芳表示,五店市致力于引进台湾青年人才、晋台两地青年人才交流和创意成果转化;此外,以晋台两地同属闽南语系的优势,五店市还将实施“闽南语文化建设”工程,创建闽南语研究基地,打造闽南语研究合作平台。(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姚煜娟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