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读·第八十八期
磁灶造梦
延续800年烧造的蜘蛛山窑址
85岁的制陶老师傅吴丁山,至今仍记得晋江磁灶岭畔村蜘蛛山窑址工人劳作的景象:有人挑着陶土来到作坊,有人用水碓粉土,淘洗沉淀,再用脚踩踏炼泥;作坊内,有人正在拉坯,有人把成型的坯上架晾坯,有人负责给器物上釉;待釉晾干,有人装坯入窑……大家各忙各的,一刻都停不下来。
吴老说,对岭畔人而言,陶瓷就是生命。这座蜘蛛山窑址,延续了800多年,塌了修,修了塌,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正式熄火,成为磁灶人永远的记忆。
磁灶窑最早的窑址可追溯到南朝晚期,距今1500多年。宋元时期,磁灶瓷器远销日本东南亚一带;明清时不少陶瓷工人往海外谋生,将磁灶制瓷工艺带往菲律宾等国。直到1978年,磁灶再次燃起熊熊窑火。但此时,已几乎无人再烧造曾让磁灶人引以为豪的瓷器了。
今年5月底,岭畔村一老宅重建时,意外发现另一处窑址堆积层,出土大量宋元陶瓷,还有与“南海一号”沉船上的瓷器相吻合的青釉瓷,成为篮球比分直播:“海丝”文化的又一见证。
磁灶窑的兴衰,可以用岭畔村65岁的老陶瓷工匠吴松森的话来概括:“以前家家户户都用我们自己烧造的糕钵蒸糕,用陶油缸装油,海边的渔民到我们这买陶瓷的网坠,盐场到我们这里买粗陶板晒盐,婚丧喜庆更是离不开我们磁灶的陶瓷。如今,这些东西都让玻璃、钢铁取代了,传统没了,工业化生产瓷砖、琉璃这些建筑材料代表不了磁灶窑曾经的辉煌。”
史料记载,磁灶为古地名,古时用以烧制陶瓷之灶,亦称“瓷灶”。因“瓷”与“磁”闽南语谐音,故称“磁灶”。
千百年来磁灶人“讨生计”的本领能否一直传下去?如何重新打响磁灶窑址这个品牌?当地政府也在转型、借鉴、文创等方面做了规划。但不少人都认为,不论怎样做,在磁灶窑未来出路的关键词中,最核心的仍是“传承”二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