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到处都是糖,罐头里有,瓶子里有,盘子里有,冰箱里也有,但没有人动它。一个月过去了,它在那里,两个月过去了,它还在那里……
那些糖,有的是过年过节单位里发的,有的是遇上喜事的人们送的,还有的是亲朋好友千里迢迢从世界各地带来的;那些糖穿上了五彩缤纷“糖”装,被我们当成了摆设。那个在宜家买的精致的透明玻璃盆里,装上各种各样的糖果,放在茶几上,家里顿时有了生气,空气里也仿佛飘荡着一丝丝甜蜜的香味。这甜甜的味道,常常把我带到上世纪60年代那个困难时期。
那是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什么都要凭票、什么都有计划,在这样的年代,吃糖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买糖有计划,吃糖理所当然地也要计划计划。
星期天,是父亲“甜”我们嘴巴的时候。那一天,他总会喜滋滋地捧出糖罐给我们兄弟姐妹发糖;而我们也将那一天看成自己的节日,满怀着期待。
按计划,父亲每次给我们每人发四粒糖。手捧美丽的糖果,我们欢天喜地。尽管包糖的纸非常朴实,甚至有些粗糙,但足以让我爱不释手。拿着糖,我总要欣赏半天,把玩多时,才将其中包装最简单、自认为最难看的那粒糖“开涮”,而哥哥们的糖常常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踪影。随后,他们就把目光盯住我手里的糖。我得把它们藏起来,不然,哥哥们会想方设法与我分享。有时,我会拿出剩下的糖去逗哥哥们,他们来抢,我马上撒腿就跑,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有一次,父亲忙着做事,把发糖的事给忘了。久等不见动静的哥哥,便调皮地拿起一个搪瓷碗,用手里的筷子敲起来。“镗、镗、镗”的声音在屋里散开,我们则嬉皮笑脸地呼应着:“糖、糖、糖”。听到一片“糖”声,父亲才恍然大悟。只见他半嗔半笑,忙不迭地擦擦手,起身拿糖去了。我们几个孩子互相做着怪脸,“扑哧”一下笑出了声。虽然这件事已过去四十多年,但在我的记忆里还是那么清晰,那么亲切,甚至还能闻到丝丝甜味。
今天的孩子们被糖果、巧克力包围着,但他们中有多少人感觉到甜蜜和幸福呢?物质的多少与幸福的指数常常画不上等号。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美丽的事物是永远的喜悦。”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糖是美丽的事物,糖是永远的喜悦,它伴随着我的成长。直到现在,我看到那些漂亮的糖果,还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摸着它们,我甚至能感受到生命附在上面的那一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