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港生儿童就像伞兵一样,把他们投进一个不熟悉、充满不明、匮乏支持的地方去,然后希望他们完成任务。何其困难?”
——一位香港网友
跨境学童,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会在融入香港社会的过程中,跟香港的社会观念、法律制度等形成怎样的碰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能够最大程度影响他们成长的,还是背后每一个家庭的力量。
是否赴港读书
家长抉择艰难
看着在花园里蹒跚学步的儿子,家住福田口岸一小区的赵量犹豫不决:把孩子送到香港上学呢,还是留在深圳?
赵量夫妇3年前选择赴港生产,为的是给儿子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而现在,他们面临着孩子教育的现实问题,至今难以作出抉择。
“有选择反而更痛苦。”赵量很困惑:为孩子做的“一步领先”选择,到底是否适合?3年来,从隔三差五地带儿子赴港打疫苗、看病、游玩,到现在频繁地联系学校面试,他提前体会了小孩以后跨境读书的辛苦,也逐渐感受到儿子的港籍身份给这个家庭带来的现实麻烦。这让当初意志坚定的他,逐渐开始动摇, “在香港成长,好处看得见,但会不会为此付出过多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港生儿童的出现,这些家长们不知道本来资源就有限的香港,会不会在某一天削减这部分人群的福利政策。
另一方面,内地也在对这些孩子们说不。国家人口和计生委明确表示,婴儿在取得居港权的同时,会丧失内地户籍,不再享有内地各种福利,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广东计生委日前也重申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夫妇在香港“超生”,同样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和罚款。
有专家也指出,如果选择在内地成长,港生儿童将面临着较少的教育资源并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香港的种种福利基本都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镜中花,令他们成为一个“夹生”群体。
“也有人选择彻底把孩子的户籍转回来,但抛开重新办理准生证、上户口、罚款那些麻烦不说,自己当初盘算了那么久,千辛万苦换来的香港身份证不是变成了一纸空文吗?”赵量如是说。在跨境学童QQ群里,因为理念不同,家长们每天都在激烈地争论着赴港读书与成长的优与劣、迷与思。
父母看不清港生一代的未来
随着跨境儿童的成长,家长们也在更新着自己对香港社会的认知。
“说实话,我觉得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差距在缩小。”香港教育学专家曾文新认为,20年前,内地人曾舍命挤进香港,而现在,内地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许多港人反而北上开辟新事业,把家安在内地。“父母爱子,应为之计远。家长们必须要考虑到,十年二十年后,这批港生小孩长大的时候,香港也许很难再维持如今的吸引力。”
这段话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跨境上学,孩子过了英语语言关,以香港为跳板,出去留学方便,回港找工作也有一定先天优势。但香港毕竟地窄人多,内地却空间无限,难保儿子以后不想回来。”家长王辛树透露,在一起交流的家长中,就有人将跨境儿童的成长比喻为“深度套牢”。
类似疑问困扰着港生一代的父母。他们的忧虑并不单单停留在奔波辛苦、选择学校等问题上,他们更担心的是看不清儿女的未来。
“如果身边再有朋友想赴港生子,我一定会劝他谨慎考虑。”王辛树有时候也觉得,他正在用儿子大部分童年时光的代价去换取并不确定的未来,“对与错,我也不知道。”
摆正心态面对现实生存状况
在调查采访中,几位家长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个别港人与内地游客发生不愉快事件后,他们更加忧虑跨境学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份识别的苦恼会愈来愈大。“去年港府每人‘派糖’6000港元,新移民则没有同等待遇。”家长李先生称,他担心小孩以后也会被“区别对待”。
这种担心对某些家庭或许已经提早出现。1月14日,记者跟随准跨境学童吕凌一家三口,赴香港元朗信义会生命幼稚园参加招生考试。在现场,记者看到,尽管已经表明跨境学童身份,面试老师却没有“换频道”,依然用白话面试吕凌。
完全不会听说白话的吕凌被卡在了面试关。记者马上就此采访园长谭燕南,谭园长只回应了一句“我们并没有不欢迎跨境学童”。
“好几次都是这样,这些老师都会讲普通话,为什么不肯给我儿子一个机会?”陪同儿子参加无数次面试的吕太认为香港幼儿园是有意不接收她的小孩,因为这些幼儿园都面临超额现象。
对一些港人“在资源有限形势下,外来者会摊薄本港福利”的抱怨和担忧,大部分家长认为,这就是他们小孩将要面临的生存现状。
网友“双料妈妈”说,也许自己会因此考虑去不去香港生小孩。“当然,我也相信香港社会,有这个气度和胸怀容纳‘双非’港童。但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长要争气,我们的孩子要争气,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没有值不值一说,关键在于怎么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张艳说,凡此种种,并不一定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主要障碍,甚至可能是他成长过程中融入多元化社会、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方式。“人生就是经历,收获也好,磨难也罢,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